作者:甘晓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0 11:46:05
选择字号:
中德科学中心25周年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10月15日至16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德国研究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中德大学校长对话暨中德科学中心25周年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窦贤康在致辞中指出,中德科学中心成立25年来,构建了共商共建、互信互利的联合科研资助模式,在战略合作、项目资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已成为中德科学合作的重要桥梁。

窦贤康表示,自然科学基金委将把中德科学中心打造成为基础研究合作的战略枢纽,促进两国科学家深度交流与协同创新;打造成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高地,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把握科技前沿、善于开展跨文化合作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打造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从项目支持走向平台共建、机制互认、文化互鉴,在更高层面服务两国科技发展。

德国研究联合会主席贝克尔表示,中德科学中心已成为中德两国乃至国际科学界公认的合作“入口”与合作“地标”。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中德科学中心鼓励两国科研界加强对话与交流,以全球视野思考与行动,通过催生新想法、拓展新视角,推动中德科研合作在未来取得更大成功。

中国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在发言中表示,中德科学中心作为双方共建的资助平台,在促进多领域科研合作、搭建科学家网络、构建长效合作机制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德大学校长对话以“世界变局中的科研合作”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与科研评估中的应用”“科研及科研资助中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及数据交换的榜样实例”等议题深入交流。

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德国驻华大使傅融、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德国校长联合会议主席Walter Rosenthal等中德两国20余所知名高校的校长、科学家,以及外国驻华机构负责人共130余人。

据了解,中德科学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德国研究联合会联合共建、对等投入、共同管理的中德科学合作重要平台。25年来累计投入经费约8.3亿元,支持中德两国科研人员在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和工程科学等领域开展合作,资助1370余项高质量合作项目,构建了联结2万余名科学家的合作网络,产出4800余篇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已成为基础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的典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向上生长”的芯片,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达创纪录水平
太阳上也会下雨,科学家找到原因了 高温电催化甲烷高效协同转化发现新途径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