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13 14:16:24
选择字号:
研究人员成功构建首个圭亚那柱花草基因组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陈曙团队成功完成首个圭亚那柱花草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组装,从基因组、转录组及表观遗传组多维度解析其抗逆分子机制,为热带牧草分子育种与抗逆研究提供关键理论支撑与基因资源。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植物杂志》(The Plant Journal)。

圭亚那柱花草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研究团队供图,下同

  ?

圭亚那柱花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优良豆科牧草,不仅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还具备固氮改土、抑制杂草等多重生态功能。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豆科牧草,圭亚那柱花草有着“热带苜蓿”的美誉,而“北有苜蓿,南有柱花草”草业格局的逐步形成,更凸显了其在我国草地畜牧业与生态农业系统中的核心地位。然而,长期以来,高质量基因组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分子遗传改良进程,无法满足南方草地畜牧业对优质抗逆牧草品种的迫切需求。

研究团队整合Nanopore长读长测序、Illumina短读长测序与Hi-C测序技术,成功构建了圭亚那柱花草染色体级参考基因组。组装结果显示,该基因组大小为1.254Gb,包含10条假染色体,重复序列占比高达79.16%。结合Nanopore全长转录组测序,团队进一步构建了转录本数据库,注释获得36585个基因与110601条转录本。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中,发现圭亚那柱花草与同属的狭叶柱花草染色体数目相同,但圭亚那柱花草基因组大小是狭叶柱花草的两倍,这种差异主要源于重复序列的差异化积累。

低温处理下选择性剪接分析。

  ?

结合比较转录组分析,发现类黄酮代谢通路是其应对多重逆境的关键通路。在锰胁迫、低磷、盐胁迫、低温及炭疽病侵染等不同逆境条件下,类黄酮合成通路中的关键基因呈现特异性表达。R2R3-MYB转录因子的S6、S7亚家族成员与类黄酮合成基因共表达,推测其通过调控类黄酮代谢参与低温适应,这一发现为解析植物抗逆调控网络提供了新视角。

借助构建的转录本数据库,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低温胁迫下的独特调控机制:低温可特异性诱导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Sg4CL3)上调表达,并触发外显子跳跃事件,导致AMP结合酶功能结构域缺失;同时低温显著增加Sg4CL3基因的甲基化位点密度。研究人员推测:低温通过诱导Sg4CL3基因的复杂甲基化模式,同时调控前体mRNA的可变剪接加工与转录本稳定性,形成“转录-可变剪接-表观修饰”多层次协同的低温响应机制。

论文第一作者、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何亮亮表示,该研究为解析植物表观遗传调控抗逆的分子逻辑提供了新线索。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tpj.7050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高温电催化甲烷高效协同转化发现新途径 流氓行星出现“恒星级”增长
颠覆认知:苔藓植物,真的不简单 中国科大发展“绿氢冶铁”新技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