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兆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12 20:23:47
选择字号:
第二届“一带一路”昆虫多样性技术培训班在京开幕

 

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要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白明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lfried Vogler联合发起了“SITE-100国际大科学计划”,通过全球构建100个以上标准样地和标准化分析流程,揭示全球昆虫多样性格局和形成机制。

10月11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地区昆虫多样性格局评估与智能监测体系关键技术培训班在北京开幕。该培训班旨在进一步落实“SITE-100国际大科学计划”,通过系统性的科技培训,推动在昆虫多样性格局评估和智能监测体系等领域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并最终构建起坚实的“一带一路”昆虫多样性格局评估与智能监测体系联盟。本届培训班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与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学员参加。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詹祥江回顾了首届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并强调了动物研究所在推动生物多样性前沿科学研究与跨国保护中的努力与担当。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一级巡视员刘宁指出,昆虫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器,希望本次培训能为区域生态保护与履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注入新动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一级巡视员张陕宁期待培训成果能有效服务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与政策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主任季新成重点阐述了加强入侵害虫监测在维护国门生物安全与保障国际贸易畅通中的关键作用。他表示本次培训将极大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在跨境病虫害监测、鉴定与联防联控领域的协同能力,构建有效的生物安全屏障,为后续的经济贸易畅通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德国耶拿大学教授Rolf Georg Beutel和南京大学教授Norman MacLeod分别致辞。他们认为本培训班将为“一带一路”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培养关键人才,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本届培训班行程密集、内容丰富,将依次前往新乡、银川、石家庄、沧州、廊坊等多地进行科考实践与学术交流,并最终返回北京,整个培训行程将持续至27日。

培训班合影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流氓行星出现“恒星级”增长 颠覆认知:苔藓植物,真的不简单
中国科大发展“绿氢冶铁”新技术 我国科学家突破片上纳米尺度光操控难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