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河团队作品获广东“光伏+建筑”农房设计大赛桂冠 |
助力“双碳”与乡村振兴 |
10月9日,记者从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获悉,在广东省“光伏+建筑”农房设计大赛上,南粤工匠、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粤工匠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始人王河团队设计的“向阳而行,合美仙庭”作品凭借创新理念与实践成果,荣获大赛一等奖;而“流光溢彩,古韵新风”作品更荣获潮汕光伏农房组别优秀奖。
王河。受访者供图,下同
?
该大赛分为广府民系、潮汕民系、客家民系三种风格,共设六个组别,分别为广府光伏农房组别、广府农房连片整治组别、潮汕光伏农房组别、潮汕农房连片整治组别、客家光伏农房组别、客家农房连片整治组别,共收到165份作品。王河团队凭借创新性与实用性兼具的设计方案,一举夺得本次大赛潮汕农房连片整治片区第一名。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为岭南建筑学派的代表人物,王河认为要发展传承岭南建筑,首先得从悠悠的历史中寻找样本。王河从事岭南建筑与城市设计工作30多年,设计项目上百个,获奖作品近百个。通过挖掘岭南建筑的发展规律,他还提出了“活态空间”理论和“三要论·七要素”的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理念。
王河作报告现场。
?
仙庭村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保留有不少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祠堂庙宇和府第书斋,被誉为“没有天花板的古村落博物馆”。王河团队设计方案以“和美仙庭”为主题,深入探寻岭南传统村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
据介绍,王河团队从古老建筑布局、独特空间形态到精妙生态适应策略全方位汲取传统村落风貌的精髓,以整个村落为有机整体,充分发挥光伏技术的关键作用,精心塑造出一个绿色生态蓬勃发展、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各类资源协同共生、产业经济活力涌动与百姓生活祥和幸福紧密相融的新农村典范风貌。
在具体改造措施上,王河团队将普通瓦屋面改为光伏瓦屋面,增设空调机位;对街道进行翻新,新增光伏路灯和光伏垃圾桶等公共设施。同时,对污水处理厂、停车场及养殖中心等配套功能植入光伏系统,满足光伏示范村的定位需求。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光伏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通过合理布局光伏设施,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和节能减排。
王河在调研中。
?
王河表示,此次获奖是对“光伏+建筑”设计理念的充分肯定,这一创新模式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随着“光伏+建筑”理念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相信会有更多绿色、低碳、环保的农房出现在乡村大地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设计就是新质生产力,中国的‘设计+’正在经历‘一分为三’的学科重构:艺术学之感性,工学之理性,交叉学科之融合性,三者看似分野,实则互为表里。设计成为打破学科壁垒,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论”,成为具有从‘弯道超车’到‘换道超车’的智慧。构建‘全链条式’的设计生态,推动‘经纬交积’的学科融合,建立‘设计+’跨界实验室。”王河说。
据介绍,在新材料迭代、新技术突破、新能源利用与新设计理念革新所催生的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设备暨建筑”领域迎来深刻变革。其中,“光伏+建筑”一体化模式顺势而生,凭借“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能源优势与“建筑赋能、绿色低碳”的产业价值,已成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助力城乡建设绿色转型与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为县域经济提质、乡村振兴提速提供了关键支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