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10/8 12:09:01
选择字号:
一生铸舰,向海图强|潘镜芙

 

今天,中国新型导弹驱逐舰的技战术指标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装备的国产化率大幅提升,成为我国国防能力跃升的重要标志。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当我们为那些激动人心的画面感到振奋和自豪时,不应该忘记,这背后是许许多多平凡的中国科学家,用一生的波澜不惊,托起了民族的荣光,中国工程院院士、船舶工程专家潘镜芙就是其中的代表。 

  ?

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导弹驱逐舰

潘镜芙生于战乱年代,对军舰有着特殊的情感。

回忆起战火频仍的岁月,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动情地说:“1938年春天,我们撑着船来到上海,进入黄浦江的时候,我看到的都是日本军舰,还有外国大船,我们自己的一条也没有。当时心里面感叹,为什么我们自己没有军舰?”

可是,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军舰,又何其容易!

从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后,潘镜芙成为华东电工局电器设计处工程师。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没有能力和条件建造千吨级以上的作战舰艇,只能向外国购买退役舰或出高价定制。

1950年初,中国从外国购得4艘即将退役的07型驱逐舰,每艘价格竟相当于17吨黄金。这个消息极大地冲击了潘镜芙的内心,让他很不是滋味。为国铸“舰”的念头愈加强烈。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上世纪60年代,潘镜芙和李复礼受命主持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051型驱逐舰)的总体设计工作。

潘镜芙与航天专家在第一代导弹驱逐舰上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


彼时,西方人扬言,“这是中国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放眼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潘镜芙和他的团队确实挑战重重——中苏关系恶化,合同撕毁、专家撤走,技术资料断供;与此同时,因为自然灾害,国民经济空前困难……潘镜芙带领团队广泛调研,跑遍了全国各地的相关设计单位,动员了几乎一切可动用的力量和资源。

驱逐舰的导弹发射装置大、设备多,舰体必须拉长,可舰体拉长又会影响航速。潘镜芙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给051型驱逐舰安装了强有力的“心脏”。随后,他又按照“系统工程”的理念,将全舰所有武器有机结合,形成系统。

1993年,潘镜芙在总师办工作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71年12月31日,051型驱逐舰首舰“济南舰”顺利交付。在进行首次靶场试验时,四发四中,还实现了首次安装舰上导弹,武器从单个装备发展为武器系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制导弹驱逐舰的能力。人民海军第一次拥有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水面舰艇。

打造“走向深蓝”的新型战舰

对于科学家来说,国家所需,就是使命所系。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在新型导弹驱逐舰的诸多领域,还是一片空白。面对我国军舰设计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拉大的现实,潘镜芙忧心忡忡:要更好守护祖国的万里海疆,一定要搞第二代驱逐舰!于是,他再次挂帅“出征”,担任项目总设计师。

为了攻克电磁干扰这一世界难题,潘镜芙赶赴上海、南京等地,不断调设备、做试验。在他的带领下,研发团队攻坚克难,最终自行设计了第二代驱逐舰。从舰体设计到动力轮机,再到武器装备等,052型驱逐舰实现了跨越式的成长,是我国军力现代化的重要成果。

自此,我国自主设计的导弹驱逐舰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一扫中国海军装备落后的旧貌。

1993年,113舰下水留影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今天,潘镜芙和他的同事们留下的,不仅是守护海疆的利器,更是一种向海图强的精神动力。如今,中国海军,正如同潘镜芙所期盼的那样,不断驶向更广阔的深蓝。

科学家说:

潘镜芙用一生见证并推动了人民海军的跨越式发展。他说:“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我们的海军和舰艇,我们的航母编队,能够达到世界水平。”

潘镜芙在中国军舰上第一次成功采用交流电制,他说:“风险总是有的,创新总是要碰到一些问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

参考文献:

[1]为国“铸舰” 逐梦深蓝——追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镜芙.科技日报,2023-11-30.

[2]潘镜芙院士:逐梦深蓝.科学网,2018-5-2.

[3]他为中国驱逐舰插上远航之翼|潘镜芙.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5-5-15.

[4]缅怀!中国工程院院士、两代四型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潘镜芙逝世.军工记忆,2023-10-9.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气候变化使亚马孙雨林树木长得更加高大 最新研究发现土卫二或可支持生命存在
天问二号传回自拍照,身后是地球 岩画表明人类曾在古阿拉伯沙漠中生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