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钰 来源:中科院之声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5/10/5 17:52:53
选择字号:
“威尔逊总统”号上的归国科学家

 

“祖国很需要人。”看到这封回信,池际尚备受鼓舞。

1946年,新婚仅20多天的池际尚只身赴美深造。1949年,她以出色的研究成果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岩石学家特涅尔对她青睐有加,推荐她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质系担任科研助理。

图片

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至大洋彼岸,池际尚立即致信著名地质学家袁复礼、王鸿祯,表达了想要回国工作的愿望。得知池际尚即将回国,特涅尔十分不舍,表示“科学没有国界”,劝说池际尚可以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并开出待遇优厚的长期合同。

池际尚坚定表示,“外国条件再好总是做客,祖国解放了,我要尽快为她服务。”回国后,池际尚的工作推动了我国岩组学的发展,为中国和国际地球科学事业无私奉献了一生。

图片

“最担心的是报国无门。”1943年秋,叶笃正怀揣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自费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气象系深造。他的博士论文对天气预报事业影响深远,也为他带来了美国气象局的一份高薪工作。

在“祖国需要我”信念的支持下,叶笃正为了确保能够随时归国,没有选择就职,而是以博士延期的名义延长了学生签证。1950年8月,叶笃正顺利登船,回国后投身我国大气科学研究机构的筹建工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为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图片

与大部分归国科学家不同的是,傅鹰是第二次留美归来。人们对他的决定感到不解,他却说,“我一生的希望就是有一天中国翻身。”

1928年,傅鹰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科学博士学位。在那里,他因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而闻名。后来到密歇根大学留学的吴大猷曾回忆,最早“认识”傅鹰是在图书馆的借书卡上,上面总有他的名字。

毕业后,傅鹰谢绝了一家化学公司的邀请,选择回国任教。然而,面对腐朽无能的国民政府,1945年傅鹰携家人愤而出走,再度赴美,回到密歇根大学担任研究员。

而这一次,他从解放军对英军巡洋舰的还击的消息中看到了祖国“翻身”的希望,决定为祖国建设献出化学的力量。回国后,他不懈耕耘于胶体化学领域,以极大的热情为祖国培养了大量人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