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刁雯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9/20 18:56:00
选择字号:
研究人员揭秘人工阴道菌群演化之谜

 

近日,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协和医院、深圳罗湖区人民医院合作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科研人员采用人工阴道深入探究了菌群在阴道环境中从无到有的生长演化过程,从全新的视角阐述了阴道菌群的建立机制。

阴道菌群是生活在女性阴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对维持阴道健康、抵御病原体入侵至关重要。MRKH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患者没有阴道或阴道发育不全。该研究以MRKH综合征女性为对象,通过对39名接受腹膜法阴道成形术的MRKH患者长达4年的跟踪随访,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开展多时间点、多部位采样,进行了组织学分析及高深度宏基因组学测序分析。

结果显示,人工阴道在初建时几乎是一个空白的生态位,邻近区域的微生物成为了人工阴道的“种子库”。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阴道内环境发生了动态变化,渐渐形成与正常女性阴道相同的组织结构。而人工阴道的营养条件也经历了从“极度贫瘠”到“类似于绝经期女性(较贫瘠)”再到“育龄期女性状态(充足)”的转变。

MRKH女性术前、术后多时间阴道菌群变化趋势及与健康女性的比较 科研团队供图

  ?

在“种子库”的影响和环境选择的共同作用下,阴道菌群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研究显示,术后14天的人工阴道菌群表现出更多的随机特征,个体差异较大,一些耐药菌明显增殖。术后3个月,微生物群开始逐步向正常阴道菌群结构发展,但类似于健康绝经期女性的状态,乳杆菌较少、多种厌氧菌共存。随着营养条件的逐渐改善,人工阴道开始接近健康育龄女性的状态,乳杆菌含量逐步增加,并在术后2至4年演变为类似于术前阴道浅凹菌群的稳态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术后2至4年,人工阴道的菌群结构与术前阴道浅凹的菌群相似,但仍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比如,以普雷沃菌为核心的菌群网络在术后90天开始初步形成,但是其仅在术后2至4年占主导地位,表明普雷沃菌在人工阴道菌群结构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文章通讯作者、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副研究员陈晨表示,“这项研究发现,健康女性中最重要的益生菌——卷曲乳杆菌在人工阴道中的定植主要是源于术前阴道浅凹部位。这提示,在术前阴道浅凹或术后人工阴道早期引入卷曲乳杆菌,可能有助于促进这种益生菌的定殖,并有利于术后微生物群落的形成。为改善MRKH综合征女性和变性女性的人工阴道菌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术后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2102-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