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7/10 19:20:18
选择字号:
学者克隆首个水稻感温性抽穗期基因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周少川团队与合作者在水稻感温性遗传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克隆了首个水稻感温性抽穗期基因,并且发现该基因与华南早晚兼用型品种的强感温性密切相关。相关成果发表于《作物杂志》(Crop journal)。

华南早晚兼用型品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黄耀祥倡导的利用典型早籼和典型晚籼进行杂交育成的、在华南稻区既能做早稻又能做晚稻的水稻新类型品种,深刻影响着我国华南籼稻育种和南方稻区水稻产业格局,也是形成“中国籼稻,广东种芯”的重要原因之一。

华南早晚兼用型品种的突出特点是感温性强,但目前尚未有感温性抽穗基因被克隆的报道。已有研究表明OsMADS51可能是感温性QTL qHd1的功能基因,该研究通过构建OsMADS51内含子9.5-kb片段完全敲除的遗传材料,在此基础上证实了9.5-kb缺失能够增强OsMADS51的表达和提高水稻感温性;单倍型分析、分子标记检测、选择压分析及分期播种等也进一步证实了9.5-kb的缺失很可能是控制华南早晚兼用型品种感温性及早晚两季生育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j.2024.05.01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