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昊昊,李治中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30 18:00:16
选择字号:
病由心生! 心情影响癌症免疫治疗

 

长期压力大、心情不佳当然不利于健康。那么,压力大是不是致癌因素,又和癌症治疗的疗效有何关联?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芙蓉实验室教授吴芳科研团队的一项研究,证实了情绪压力(ED)与肺癌免疫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并提出了联合生物-心理因素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新模式。近日,该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医学》。

“病由心生”不无道理

据统计,癌症病人一般有情绪抑郁、悲观失望、好生闷气、缺乏自信、经受不住任何打击等性格特征,有这些性格的人较其他性格的人更容易得癌症,因此称“癌症性格”。

美国医学博士约翰·辛德勒曾提出“情绪决定健康”这一医学理念,给美国的医疗体系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他的著作《病由心生》中提出,临床检验以及统计研究表明,超过76%的疾病都是心里的不良心态引起的。

压力大是不是致癌因素?据介绍,情绪压力是机体面对应激源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等,在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约有33.0%至77.2%的肺癌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

压力和癌症的关系已不只是民间说法,而是被越来越多科学研究证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动物试验表明,如果让动物陷入持续压力的状态,它们得肿瘤的概率会更高,而且癌细胞也更容易转移。精神心理因素被认为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病由心生”这个说法不无道理。

当前,免疫治疗是肺癌最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仅少部分患者可从中持久获益。研究发现,持续或反复的ED会损害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形成,进而抑制肿瘤免疫微环境功能,并与多种癌症较差的预后相关,但其是否会影响免疫治疗疗效,尚缺乏前瞻性临床研究证据。

情绪压力导致肿瘤耐药

吴芳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27例患者,大多数患者为男性(92.5%)、IV期(58.1%)、PS评分1分(81.1)、年龄小于65岁(56.8%)、吸烟者(87.2%)、肺鳞癌(61.7%)、PD-L1阳性(71.8%)及ICI联合治疗(94.7%)。

  ?

吴芳(右六)及其团队合影。受访者 供图

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受一线免疫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情绪压力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短、客观缓解率更低,疾病死亡风险更高,提示了情绪压力可能导致肺癌免疫治疗抵抗。

该团队展示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曲线图显示,免疫治疗的客观有效率对照组是62.1%,压力组只有46.8%;存活超过一年的对照组是80.8%,压力组只有70.4%;存活超过两年的对照组是64.9%,压力组只有46.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更显著,对照组为15.5个月,而压力组只有7.9个月,相差约一倍。

患者生活质量也差别显著。比如,有情绪压力的患者存活时间更短,生活质量更差;焦虑抑郁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疲倦、疼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不振和便秘等各种症状,身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的评分都更低。

那么,情绪压力到底如何影响癌症免疫治疗?“这个问题各国研究者都想弄清楚,但目前科学界仍没定论。此次研究揭示了情绪压力和癌症不良疗效相关,探索性地分析发现情绪压力出现时,可能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交感神经系统,往体内释放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抑制免疫系统。但激素之间有差异,不良疗效是否一定是激素引起的、会抑制哪些细胞,目前还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吴芳说。

其实,偶尔感到压力大并不要紧,时不时有点短期压力对刺激身体机能是有益的,比如上台演讲。但长期压力太大会使免疫系统受损,容易失去对癌细胞的控制。

重视精神的力量 减压后疗效更佳

人们常说很多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患癌后吃不下睡不着,短时间内去世,这提示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免疫系统是体内的“警察”、癌细胞的天敌,如果它崩溃了,体内也就陷入混乱状态。

“癌症患者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刚确诊时患者短期出现情绪波动很正常,但要努力让这样的心情不再持续,变成长期压力进而抑制免疫系统。”吴芳表示,往往最好的癌症治疗是“药物+心理”综合治疗模式,如果能帮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治疗。癌症治疗不仅要化疗,更要话疗,医护的话术安抚、家人朋友的关心都很重要。

吴芳表示,一些科普方式也需要转变。“以前大家认为科普的目的是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实用的肿瘤治疗信息,比如该用什么药、该找什么医生。但科普这么久后我发现,从很多读者的留言来看,科普最大的价值其实是缓解焦虑。”

她补充说,肿瘤患者的主要焦虑其实来自对疾病的不了解,以为癌症都是绝症。但过去20年抗癌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患者通过科学标准的治疗或积极参与临床研究,实现了长期控制甚至临床治愈,带瘤生存的人已越来越多,很多癌症成了慢性病。“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普也是增强免疫力的优质补品。”

“当代医学倡导多元化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肿瘤患者情绪压力的筛查与全程管理十分重要,情绪压力干预可能是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策略。”吴芳表示,团队还发起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BRIO研究,旨在评价情绪压力药物干预联合免疫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提高肺癌免疫治疗疗效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4-02929-4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老化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转向单陀螺仪操作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