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13 12:03:04
选择字号:
“低温氨分解制氢催化剂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和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氨分解制氢催化剂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催化剂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0Nm3/h产氢量低温氨分解制氢试验装置。大连化物所供图

“低温氨分解制氢催化剂技术”由大连化物所氢化物能源化学研究中心历时十年研发,并于近期与榆林创新院合作,共同开展催化剂成型、氨分解中试研究。2023年,低温氨分解制氢中试装置在榆林创新院工艺放大平台建成,2023年11月21日,基于低温高效氨分解催化剂的中试装置启动运行,至2024年1月18日,已累计稳定运行800小时。2024年1月19日至2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组织专家组对“20Nm3/h产氢量低温氨分解制氢试验装置”进行了连续72小时现场考核,成型氨分解催化剂在4558 L kgcat?1 h?1、424°C下,氨转化率达到99.3%。

氨作为零碳燃料和氢能载体,可适用于车用动力、船用动力、偏远地区供电、基站供电、备用电源、分布式电站等场景,在构建“氢能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低温氨分解制氢催化剂技术”解决了现有工业镍基催化剂系统操作温度高、能耗高、设备工作温度高、材料要求高等问题,在低温、低能耗、低成本制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助于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老化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转向单陀螺仪操作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