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究了与鸟类鸣唱的韵律节奏相关的基因,认为有两个基因可能塑造了鸟类的发声节奏,这两个基因也会影响人类说话。相关研究4月23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鸟类鸣唱的一些方面已经得到研究,而节奏被认为是大多数物种与生俱来的特征,在性选择和物种识别中作用重大,但人们对鸣唱节奏的遗传基础所知甚少。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Matteo Sebastianelli和同事研究了斯威士兰和南非一个区域的黄额与红额钟声拟鴷的鸣唱节奏,这两个物种在该区域内混居。他们还分析了135个钟声拟鴷个体的全基因组,发现了两个与发声节奏有关的基因,Neurexin-1 和 Coenzyme Q8A。
这两个基因在人类中也与言语障碍广泛关联。此外,在研究涉及的这一混居区域,研究者观察到红额钟声拟鴷的鸣唱更快、更稳定。
研究者认为,鸟类的鸣唱节奏在生殖隔离中可能有所作用,红额钟声拟鴷或能借此选择自己物种的伴侣,避免与黄额钟声拟鴷杂交。
在斯威士兰的沙内尼附近记录到的一只混居个体,在两个物种的接触区歌唱。图片来自:Alex Kirschel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7305-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