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阳雨 来源: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1/7 21:00:59
选择字号:
一辈子这么短,我却什么都想知道一点

 

文 | 孙阳雨

至少对我来说,读科普是一件十分浪漫的事情。浪漫在这里指的是:事情超出常规,“不切实际”,甚至是“没用”,但正因如此让人感到愉悦和快意。
小时候常听长辈说,知道的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无知。在那个上学几乎就是全部生活的年代,这句话很难引起共鸣—— 一来是对孩子来说,“知识”就是教科书和课堂,自己的“知识水平”就是成绩和老师的评价;二来是本着最原初的人类本性,知识吸收得越快,自我膨胀得也就越快,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能“得意忘形”,哪里还容得下“无知”二字沾身。
然而成长的过程也意味着信息量的增加。当铺天盖地的各式信息席卷而来,和生活压力的尘土混在一起,理想与现实、未来与当下、潜力与真实能力的差距越发凸显,有时来得悄无声息又猝不及防。这种割裂感让青年人焦虑不已,发展出不同对策以重新回归统一的自己。有人麻痹自我停滞不前,有人撒腿狂奔不顾一切,有人沿路赏花随遇而安,有人转而视世界为挑战。
或许社会分工会将我们的一生困在狭窄的领域里,但同时语言文字又为我们打开无穷的天窗。
科普作家这个职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广大的科普读者做基础。科普读者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最多不过百来岁的寿命让我们将这个世界看得珍重无比,在精神仍旧清醒的岁月里尽可能地去窥探这个广义的世界。
我们是世界的产物,更是世界的观察者。科普作者厚积薄发,精心筛选信息,然后用平实的语言将我们这一生已经无力深探的神奇与神秘切成容易入口的小块呈现给我们。不为谈资,不为炫耀,不为讨好,“目的性”已经迫使我违心已久。此时的阅读只为满足内心深处纯粹的好奇心——这种朴实无华的享受,是廉价的奢侈,是极致的浪漫。
《光之史话》《在云端》和《一生万物》3部书均出自英国科普名家布莱恩·克莱格之手,却又各有各的趣味,一连读下来,让上述浪漫发挥到了极致,像一只温暖的手为焦虑的生活带来一丝慰藉。
《光之史话》以物理学意义上的“光”为主题,将人类在光之迷思中走过的重要里程碑汇成一部编年史,既有我们相对熟知的人物和事件,也有只在教科书上一闪而过甚至没能留名的“科学英雄”。
图片
令人十分惊喜的是,作者笔下的人物都像微型小说的主人公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既散发着天才的光辉,又不失人性的多彩。作者跨越时空将他们拉至读者身边一一介绍。要知道,学校的书本里从来没讲过伽利略制造望远镜是为了实现经济自由、费马对折射产生兴趣是为了刁难笛卡尔、牛顿曾经在眼睛和眼窝之间插过刀片……
原来在这些家喻户晓的名字背后,是一个个和我们一样与自己和生活斗争过的人,既好笑又格外励志。书中对量子时代的介绍,充分展现了作者对此话题的驾轻就熟,他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介绍,十分适合外行读者浅尝辄止的需求。
图片
《在云端》则别出心裁,是一本与众不同的科普读物。全书的文字量和内容编排方式都很适合作者预设的阅读环境:乘飞机出行。但这本书的内容又不限于在空中飞行的那短短几小时,它的内容从你踏入机场的一刻就开始了。
从机场安检到空中交通管制,从飞行高度计算到可能遇到的天气状况,从机舱外的景色到恼人的飞行时差……每一章的内容短小又跳跃,好像一个博闻强识的老人忽然坐在你旁边自顾自地说起话来,时而让你忍俊不禁,时而令你忧心忡忡。
不同于《光之史话》,《在云端》没有系统的连贯性,因此可以按顺序读,也可以随意选一章读。旅行中就算被各种事件打断也不会乱了思绪,在家享受阅读时光的时候则让人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其间可以停下来做一下中间穿插的小实验。

《一生万物》的原书名为The universe inside you,从哲学和科学角度看都非常吸引眼球。它揭示了我们作为动物、作为人体所展现出来的科学性。

图片
本文图片由出版社提供
而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在这本书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不同读者都能有不同收获。你可能想象过或在影视作品中见过巨型蜘蛛,却没想过为什么它在现实中不存在;你可能知道怡泉汽水,却不曾想过它的创始人是捡了漏儿;你可能知道镜片的英文是lens,却不知道这个词和扁豆有什么关联……如果你也在内心的某个地方渴望成为一名“杂学家”的话,那么这本书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作者布莱恩·克莱格的字里行间总洋溢着他对科学的热爱。就像上文说到的,科普作者与科普读者分享的这份对世界的好奇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纯粹享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给我们造成了隔阂,但同时让任何形式的共鸣都变得弥足珍贵。

读科普就像看小说、电视剧一样,是工作之余的宝贵“摸鱼”活动,是一种共情的过程,是我们不断寻找更爱这个世界的理由的成果。因此我相信,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科学世界之美,那么这个纷乱的人类社会一定会朝着和平与繁荣的理想更进一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双星合璧”制造人工日食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