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发生超新星爆发而形成的产物之一。脉冲星具有原子核的密度,是宇宙天然的极端物理实验室。它的超强引力场为检验广义相对论提供了独特条件。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及合作者,使用中国天眼FAST对漂移扫描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发现的部分脉冲星进行后随测时研究,得到了2颗毫秒脉冲星和22颗正常脉冲星的基本性质。该研究有助于更全面探索中子星物理性质和星族性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与已知的3300多颗脉冲星相比,本工作研究的24颗脉冲星更暗弱、更遥远、年龄偏老及自转能损率偏小。其中,J0211+4235和J0518+2431的能损率小于经典的死亡线,而理论上位于死亡线之下的脉冲星射电辐射应消失,因此它们可以用来检验和限制各种死亡线理论。10颗脉冲星的单脉冲序列在某些周期中辐射“熄灭”,存在明显的消零现象,J0540+4542表现出子脉冲漂移,为限制辐射理论奠定了实测基础。此外,5颗脉冲星的色散量实测值高于电子密度模型的预测值,这意味着电子密度模型在高银纬处需要改进,有助于精准描绘银河系电子分布。4颗脉冲星的偏振观测性质符合旋转矢量模型。本研究丰富了脉冲星的观测特征,为相关理论模型提供了实测样本。
据介绍,科研人员后期将对更多的新脉冲星进行测时研究,以期探测到大质量脉冲星来限制中子星的物态方程,发掘更多稳定的毫秒脉冲星以用于脉冲星测时阵列及纳赫兹引力波探测。(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原标题:脉冲星研究取得新进展!有助于更全面探索中子星物理性质和星族性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