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在贵州省赤水市赤水河冬泳基地开展增殖放流。本次放流活动中,水生生物专家、遵义市和赤水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民众代表向赤水河放流珍稀特有胭脂鱼2000尾、岩原鲤5000尾。
赤水河增殖放流活动。李思辉摄
?
赤水河增殖放流现场。李思辉摄
据悉,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一条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是长江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类以及45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科学院院士、水生所研究员曹文宣、水生所研究员刘焕章、副研究员刘飞等三代科学家,30多年接力开展赤水河生态保护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提出一系列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在曹文宣院士等专家奔走建议下,在国家相关部委支持下,2017年,赤水河率先开始“十年禁渔”,成为其后长江全流域禁渔的先声。
赤水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四渡赤水”闻名天下的赤水河是一条红色的河流,近些年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尤其是禁渔以来,赤水河生态保持良好状态,鱼类资源量已恢复到2017年禁捕前的1.95倍,“鳗鲡”“胭脂鱼”等消失多年的珍稀鱼类重现身影,呈现出山清水秀,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美好画卷。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党委书记、研究员解绶启告诉《中国科学报》,赤水河干流未修建任何大坝、是长江上游唯一一条仍然保持着自然流态的较大型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重要的栖息繁殖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研究价值。
记者了解到,为保护赤水河,云贵川等省份已经建立联合保护机制,以水生所为技术支持,不断织密司法保护网络,赤水河流域基本实现野生鱼“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得到较好落实。
当天,除了开展增殖放流外,水生所还与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共同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司法保护与科学研究中心揭牌”,与遵义市农业农村局签订了《赤水河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与修复合作协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