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芹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3/2 20:31:56
选择字号:
长江保护力度步步升级 代表委员聚焦“共护一江碧水”

 

中新社武汉3月2日电 题:长江保护力度步步升级 代表委员聚焦“共护一江碧水”

中新社记者 张芹

湖北地处长江之“腰”,是长江干流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每年全国两会上,在鄂全国人大代表和住鄂全国政协委员都会为长江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也见证了长江保护力度的步步升级。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两周年,长江十年禁渔进入第三年,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是政协今年增设的环境资源界别的一员,今年他再次将关注焦点放在长江上。童金南表示,长江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着眼于全流域的一体化保护,既需要法律、行政、科技等多手段,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发力。

童金南在野外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民众长江保护意识仍有待加强。他建议,设立“长江日”,集中开展各类宣传教育、公益保护活动,通过这种“仪式感”调动全民保护长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作为长江大保护的参与者、见证者,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马建华深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关键在于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据马建华介绍,历史上,长江流域绝大多数湖泊与长江干支流自然相通,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目前,长江中下游除了洞庭湖、鄱阳湖和石臼湖外,几乎所有的湖泊都与长江切断了自然联系。推进长江中下游原通江湖泊生物通道修复,对水生生物保护、重塑河湖复合生态系统等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黄艳则从完善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出发,提出鼓励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强蓄滞洪区建设的建议。她认为,可结合城市发展空间拓展需求,充分发挥蓄滞洪区滨江临水的水资源与生态优势,开展自然湿地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探索蓄滞洪区防洪、水资源、水生态多目标协调发展模式,提升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我们不仅要持续做好长江大保护,还要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徐礼华认为,长江流域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及族群记忆,建构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应充分发挥“长江文化”超级IP,让长江成为传递“中国印象”的重要窗口。

综合考虑湖北在中国的地缘交通优势及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徐礼华建议有关部门支持长江国家博物馆落户湖北武汉,在国家层面制定出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全面开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完)

 
相关专题:2023两会科教视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