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成宽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3/11/30 13:52:59
选择字号:
“祝融号”揭秘火星地下的古多边形地貌

 

“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地下结构是什么样的?记者30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发现,“祝融号”低频雷达的频谱存在显著的横向变化特征,他们认为这是火星地下掩埋的多边形地貌,其埋深约为35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天文学》杂志。

“祝融号”火星车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其搭载的低频雷达已经揭示着陆区地下的垂向分层结构,表明着陆区经历了多期次的火表改造事件,为深入认识火星地质演化和环境、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垂向结构的基础上,探测地下结构的横向变化特征有望揭示火星地质演化过程的更多奥秘。然而,雷达反射图像的横向变化特征非常微弱,难以有效提取。”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李超博士坦言。

祝融号着陆区多边形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为此,研究人员开展了深入研究,最终发现“祝融号”雷达反射图像中存在许多分立的垂直低频条带。通过与火星地面现存的地貌特征进行对比,他们认为新发现的结构可能是深埋在地下35米处的多边形地貌,这是首次揭示火星地下存在该类结构。

现今火星表面广泛存在的多边形地貌主要位于高纬度地区,而本次发现的地下多边形地貌位于中低纬度地区,这意味着古火星形成多边形地貌的条件和过程可能与现今高纬度类似。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副研究员张磊说:“以地下35米为界,上下地层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古火星中低纬度发生过强烈的气候突变,这可能与火星轨道倾角变化有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