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兆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1/1 16:20:09
选择字号:
小行星撞击产生的“尘埃云”导致恐龙灭绝

 

10月30日,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小行星撞击产生的“尘埃云”可能是恐龙灭绝的罪魁祸首。

  ?

撞击形成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  图源:Mark Garlick/Science Photo Library

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Cem Berk Senel等人重新研究了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发现这次撞击致使恐龙和当时地球上的大部分物种消亡。

研究人员研究了恐龙灭绝事件发生时,在现在的美国北达科他州形成的保存完好的岩石样本。这种岩石含有地质科学家用来标记地球历史从白垩纪到古近纪变化的痕迹。他们检测了样本中硫、烟尘和硅酸盐的含量,发现样本中含有比预期更多的硅酸盐微尘小颗粒,直径从0.8到8微米不等。

研究小组认为,小行星撞击产生的微小颗粒形成了“尘埃云”,遮挡了太阳,可能导致植物在之后长达2年的时间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植被因此枯死,导致许多食草物种(包括一些恐龙)饿死,继而引发一场灾难性的大灭绝事件。

模型显示,尘埃可能在大气中停留长达15年,在此期间,全球气温下降多达15℃。

Senel表示:“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全球降温或光合作用丧失的原因,以推进我们对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后的确切灭绝机制的理解。这是古气候模拟首次指出光合作用活动被抑制了2年,尘埃引发的冲击寒冬长达15-20年。”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3-03406-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