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婷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3/10/25 15:06:51
选择字号:
77岁北大教授做科普成网红:只要有人看,会把科普视频会做下去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来到维新太空。我是主讲人焦维新,今天跟大家介绍水星的问题……”10月24日,科普“网红”、77岁的北大地球与空间学院教授焦维新,在社交平台上更新的最新科普视频开头讲道。


10月24日,焦维新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上发布了有关水星的科普视频。(07:35)

退休以来,他累计出版了近50本科普读物,发布了近1000条科普小视频,点击量超过1亿次。

“五十载光影飞逝,一位是最敬业的科普作家,一位是最负责的编辑、最忠实的读者,他们心有灵犀,携手走过半世纪风雨神采依旧……”今年重阳节前夕,在北大2023年金婚庆典活动上,当焦维新与夫人刘月兰携手走过红地毯时,主持人介绍道。

近日,焦维新和刘月兰接受澎湃新闻采访,讲述了焦维新成为科普“网红”背后的故事。

焦维新出生于1946年,原本早在2010年就退休了。退休后,他一直热心于做科普,并于2016年起被北大返聘为本科生开设新课程,因而几乎每天要工作不少于10小时。

焦维新写科普书时,刘月兰就当他的读者和编辑;录科普视频时,刘月兰就当他的导演和摄影师。

“我们的退休生活似乎单调了一些,可每当看粉丝们的留言,了解到他们从科普视频中获得知识后很满足,我们就感觉付出的心血很有价值。只要有人愿意看,我会一直把科普视频做下去。”焦维新说。

“太空导游”与科普“网红”

10月24日下午,焦维新的B站账号更新了一条有关水星的问题的视频。视频开头介绍中,在焦维新名字下方写着“太空导游”四字。

为何身份介绍中写的不是“北大教授”,而是“太空导游”?

焦维新告诉澎湃新闻,“太空导游”是学生们对他的称呼,他欣然接受了。

他于1965年考入北大地球物理系,1970年3月毕业后一直在北大地球物理学系(现为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在北大任教期间,焦维新承担了较多的教学工作。在刘月兰印象中,即使是上过很多次、很熟悉的课程,焦维新每次也仍会很认真地提前做准备,将最新的前沿知识信息融入课堂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太空,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焦维新在北大开设了多门全新的课程,并编写出版了相应的教材——包括我国第一本空间探测方面的教材。

教学中,焦维新总力求自己先将所有知识都消化吸收后,再传授给学生,并做到了让自己的课有趣、易懂,让学生爱听。

正因如此,在焦维新退休前,北大学生选修焦维新的课有时要靠抢。北大新闻网的报道曾提到,2006年新学期开学第一周,选修热门通选课要靠“抢”,其中焦维新开的“太空探索”课可接纳人数为200,已选人数却达到了378。

焦维新坦言,实际上课时,他课堂上常常学生爆满,连教室过道里都挤满了人。因受学生喜爱,他收获了学生们“太空导游”的爱称,并曾当选北大年度“十佳教师”。

也因此,早在退休前,焦维新就萌发了要做些科普工作的想法。退休第二年,他就加入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开始到全国各地的学校、科技馆等做科普讲座。

“在2016年应邀回北大给本科生上课之前,我每年要讲100多场科普讲座。”焦维新说,2016年,北大地球与空间学院邀请他回北大为本科生新开一门“空间科学与技术基础”课。他至今仍在给北大地球与空间学院的学生们上这门课,因而现在每年大约会讲五六十场科普讲座。

焦维新在给北大的学生上课。图片来自 北京大学

多年的科普工作,使“太空导游”焦维新的“粉丝”遍布全国各地。焦维新还将自己的微信昵称设为了“太空导游”。

知识类短视频兴起后,有人建议焦维新到网上发布科普视频,于是他开启了用短视频在网上做科普之路。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来到维新太空,我是太空导游焦维新,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小行星探测以及小行星取样这个话题。”在视频平台上发布第一条科普视频时,焦维新就这样作自我介绍。

每次做视频前,焦维新都会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最新信息,尽量确保科普内容与最新研究或者新近大事件相结合,希望更好地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对探索太空的兴趣。

做科普小视频后,焦维新讲过很多“人类如何集体移居火星”“我们如何面对外星人的造访”这类很有意思的话题,收获了很多关注。从开始做科普小视频至今,焦维新已发布视频近1000条,点击量超过1亿次,有了很多对太空感兴趣的粉丝,成了网友口中的科普“网红”。

此外,焦维新退休后还一直在坚持为青少年写科普读物。从2010年至今,他已经累计出版了近50本科普图书。

“目前还有几本科普书预计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出版。”焦维新笑道,“等这些科普书都出版了,相当于我把太阳系的天体基本都写到了。”

“会将科普视频继续做下去”

因为投身科普事业,退休后的焦维新比退休前还要忙,连带他的老伴刘月兰也跟着忙了起来。

“在做科普的过程中,我和我的夫人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在科普图书创作过程中,她是第一位读者,也是第一位编辑,我的每本书写完后,她就逐字逐句阅读,发现问题就向我提出修改建议。制作科普小视频更是一件有趣的工作,她是导演兼摄影师,也是第一位观众。”在北大2023年金婚庆典活动上,焦维新分享道,“我们退休了,照理说可以轻松了,但是我们比退休之前还要忙。”


北大2023年金婚庆典活动上,焦维新和刘月兰携手走上红毯。图片来自 北京大学

为了做好科普工作,退休以来,焦维新一年四季几乎每天都是5:30左右起床。从起床到吃早餐之前,他会花大约2个小时来浏览世界各地与航天、太空相关的网站,搜集空间物理学发展的最新消息,分门别类地保存起来,为将最新信息引入课堂以及做科普视频等做准备。

吃完早餐后,焦维新继续投入工作中,或为制作短视频定主题、找资料和素材,或为给学生上课、做讲座提前做准备,又或是忙于他的科普书。因此,他常常会忙到晚上,几乎每天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10小时。

刘月兰也常常被丈夫这种爱岗敬业、醉心于科普的精神所感动,因而尽管“忙得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却仍乐于当焦维新科普路上的“战友”。

焦维新写的科普书文稿总是第一时间给刘月兰看。刘月兰退休于北京日报,不仅能比较快地发现文稿中因为输入法问题导致的小差错,而且可以快速识别、标出文稿中难看懂的内容,提醒焦维新改用更为简单易懂的表述。

“作为青少年科普读物,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所以我想首先应该要让没有自然科学背景的老伴看得懂。”焦维新笑道,这也是他要让刘月兰当自己的第一读者的最重要原因。

焦维新发布的科普小视频,都是刘月兰在家协助他录制的。

“我们的设备很简单,就一个普通的照相机。有时一次要录好几段视频,不可能把要讲的内容都背下来,得有个提示的字幕。但让观众感觉你一直在看字幕也不太好,所以只能把提示字幕放在镜头两边,由老伴不时帮忙进行调整。”焦维新说,虽然每次录制视频的过程并不容易,但很有意义,很值得。

“你想,在学校上课时,能听我的课的学生是有限的,但一条科普视频可能有几十万人看。按目前的点击率来说,有上亿人看过我的科普视频了,这个数字很惊人,同时也说明真正达到了科普宣传的目的。”焦维新说,“这让我觉得,我在做的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如今,焦维新已年近八旬。他说,从2016年至今,他新设并讲授了7年“空间科学与技术基础”课。他计划2024年再讲一年这门课。“我现在正在写这门课的教材,预计2025年教材将出版。教材出来后,我计划卸下担子,将教授这门课的任务交给年轻老师。”

焦维新说,未来他还会继续做科普讲座;科普小视频的话,只要有人愿意看,他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