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蕾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2/6/28 9:46:23
选择字号:
一粒草种关乎生态和粮食安全
——来自第二届草种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的交流与探讨

 

草种业是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的“芯片”,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草原与草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解决好种子问题”“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大力发展草种业”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和重点任务部署。

6月26日,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草种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以及九三学社的有关代表,与来自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一起,以“乡土草种与草原生态修复”为主题开展了交流与探讨。

把草种种源安全提升到战略高度

我国是草原大国,草原面积近40亿亩,但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在与会代表看来,草原健康“重”在保护修复,“要”在高质量草种供给。作为国家种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草种业健康、安全发展,既是改善我国生态的基础保障,也是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保障。

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刘东生在发言中表示,从我国的粮食安全现状看,现阶段的粮食安全事实上主要是饲料粮和蛋白质供应的安全,而这些主要来源于草原,草原健康直接关乎优质安全食物的供给保障能力。他强调,当前主粮种业已基本实现95%以上国产良种覆盖,相比之下,草种业系统性短板更为突出,草种严重依赖进口,草种业仍未形成真正的产业,科技优势远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因此,必须把草种的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草种业种源自主可控、产业自立自强。”

尽快补上草种业这一短板

“科技支撑薄弱,牧草产量和质量水平有待提高;牧草育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供需矛盾仍旧突出;草种规模化生产加工技术落后,导致草种严重依赖进口……”提到我国草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曹晓风院士在主旨报告中一一列举。

近年来,我国草种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基础科学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综合业界专家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尚不健全,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明显不足。我国是世界草种质资源保存大国,但是草种质资源鉴定工作明显滞后,在保存的8万多份种质资源中,完成精准鉴定的不到1万份。“没有鉴定也就无法挖掘和利用。由于鉴定滞后,我国草种质资源利用率不足3%。”刘东生指出。

二是优良草种培育与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原始创新性技术。目前国审草品种仅651个,而美国在国际上登记的禾草品种就有5000多个,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此外,我国在生物育种领域属于技术活跃者,但专利质量整体不高,处于技术追随位置,突破性技术较少。

三是产业化组织体系不完整,远未形成有效竞争力。我国草种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草种进口依赖度长期居高不下,草原生态修复急需的乡土草种生产基本处于空白。“我国草种业企业多以贸易为主,与国外种业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弱项,亟待形成种质资源利用、基因挖掘、品种研发、产品开发、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组织体系。”刘东生指出。

四是草种管理还不完善,需要体制机制创新。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有效的草种认证制度,国产草种质量得不到保证。此外,草种生产和销售环节还存在漏洞,引进草种来源不明、未进行隔离试种等问题时有发生。

与会代表与专家认为,上述草种业发展的滞后问题,严重影响我国草原生态修复和草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尽快补上草种业这一短板。

实现种源自主可控、产业自立自强

当前,国际种业进入抢占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增长点的机遇期,呈现出高新化、一体化、寡头化的发展趋势,农业发达国家迈入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育种4.0时代。“面对草种业发展的蓬勃趋势与复杂环境,全面了解全球草种业,深入分析全球作物种业竞争格局,对制定我国种业发展战略、推进生物育种关键技术突破、前瞻性规划种业的产业布局具有积极意义。”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印红在发言中强调。

印红认为,草种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植物科学、动物科学、微生物学和数据科学等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还与金融服务、高端农机装备、互联网营销、数字化农资农技服务以及相关配套的种业服务业紧密关联,要“通过不同学科专家的知识互补、专业融合和思想碰撞,充分挖掘科技与产业资源优势,完善和优化草种业产业链,搭建草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交流平台,占领草种业产业链上游制高点”。

基于目前我国种业的人才、资源、技术仍聚集在科研机构,企业技术研发力量依然薄弱等国情,与会代表与专家建议,借鉴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运行机制、“产学研”连接模式、主体利益分配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种业体系,选择科研实力强、研究基础好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与种子龙头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针对草种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共同培育高性能品种并实现市场化。

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推动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对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储富祥认为,要突出三点,即:强化科技保障,加快开展草种基础研究和草种资源本底普查、保存和创新利用,提高我国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这是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担当”;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草种育种体系,增强国产化优质草种的供给能力——“这是新时代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课题”;强化科技服务,不断规范草种育种、新品种测试和保护、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发挥草种业科技服务在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巨大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新时代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使命”。

(本报记者 张蕾)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