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士山即将喷发?近日,这一消息沸沸扬扬席卷网络。
实际上,今年1月太平洋岛国汤加火山大喷发后,富士山是否会喷发就受到关注。汤加火山喷发几乎摧毁了附近的一座无人岛,其引发的海啸波及太平洋海域,不少观点认为富士山可能受此波及。
近日,日本国内的一些举动让这种担忧似乎成为即将迫近的现实。据东京时事社近日报道,日本警察厅已开始为富士山可能喷发做全面准备,将购买防尘口罩分发给地方警察部门。报道称,如果富士山喷发,火山灰可能波及东京都市圈,并呼吁各部门尽快做好相应准备。
此外,喷火口数量增加6倍、当地接连发生地震等“先兆”,似乎也“坐实”了富士山即将喷发的传言。事实究竟是否如此?火山喷发一般需要哪些条件?富士山喷发影响几何?《中国科学报》就此专访了火山研究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
网传“即将喷发”缺乏科学支撑
《中国科学报》:网传富士山的喷火口从17年前的44个激增至252个,增长了约6倍;今年年初,富士山内部压力达到1.6兆帕,已满足喷发条件。另外,富士山附近的山梨县、和歌山县去年先后多次发生四级和五级地震。这些“前兆”是否可以说明富士山下的岩浆已经“整装待发”?
刘嘉麒:首先,火山口从44个变成252个,这个数据肯定不对。哪有一个火山,有这么多的火山口?除非整个地区都是火山,比如夏威夷火山分布比较广泛,会有许多火山口。
富士山是一个整体火山,面积约1200多平方公里,比长白山小得多。一个火山如果有200多个火山口,那就“满身都是窟窿了”。
富士山最近一次有记录的喷发是1707年12月16日到1708年1月1日,至今已300多年,它留下三个火山口,山顶的一个主火山口和山腰的两个次火山口。
其次,所谓的地表裂缝、地下压力都不算火山喷发的必要条件。火山跟地震确实密切相关,预测火山喷发的一个很重要手段就是靠地震,频繁地震是火山在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用它推测火山的活动状态,它常常是火山喷发的先兆,并不意味着接下来一定会喷发。
《中国科学报》:火山喷发一般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富士山是日本最危险的火山吗?
刘嘉麒:火山喷发得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要地下得有岩浆(库),这是火山喷发的物质基础,否则地壳活动再强烈,也不能喷发;其次,要有岩浆,通道(火山颈),比如断裂、裂隙等;再者,要有足够动力促使岩浆从地下喷到地表,比如板块俯冲、构造活动等,这些是火山喷发条件。在这些条件基础上,还要确定火山喷发的具体地点、时间、规模、类型、强度(级别)等,这些又与岩浆规模、岩浆性质、埋藏深度等有密切关系,它们决定着火山能不能喷发和怎么喷发?所以火山监测与预报是一个非常复杂、艰巨的系统工作。
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有着比较标准的火山地貌,也是久负盛名的旅游景点,这些都是大家比较关注它喷发的原因。日本有数十个活火山,其中不乏比富士山更具危险性的火山。日本在很长时间都在对富士山或者其他火山进行监测,工作做得很细致。现在并没有看到富士山要喷发的专业推断,不能仅靠传言就认为即将喷发。
“历史喷发爆发力不是很强”
《中国科学报》:历史上富士山喷发规模大吗?
刘嘉麒:作为日本第一高峰,富士山是经过多次喷发,才堆积形成目前的高度。富士山有记录的喷发大约在18次左右,最早的喷发是在8万多年前。近1万年来,有记录的主要有三次:公元1707年的宝永大喷发,864年的贞观喷发,和802年的延历喷发。
1707年那次喷发,主要是基性岩浆喷发,流出的岩浆比较多,但爆发力不是很强。不同于菲律宾等火山喷发喷出的酸性岩浆,爆发力比较强,会造成大量的火山灰。
岩浆是一种复杂的硅酸盐物质,根据氧化硅的含量多少,可分为基性、中性、酸性、超酸性。基性岩浆流动性比较大,但爆发力不很强;酸性岩浆黏稠度大,流动性较差,但爆发力比较强。
《中国科学报》:目前,富士山距离上一次喷发已过去300多年了,岩浆蓄积了这么久,喷发后是否会形成特别大规模的破坏?
刘嘉麒:首先,富士山在日本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周围都是日本的大城市和最发达的地区,东边距离东京不到100公里,西边还有名古屋、京都、大阪、奈良,直线距离都不超过200公里。一旦喷发,对周围会造成挺大的影响,火山灰用不了两个小时就会到达东京,落到名古屋这些城市也很正常,它们基本上在火山喷发覆盖的范围内。
但现在还不能说富士山喷发会带来多大影响,回答这个问题要摸清4个方面:火山什么时间能喷发,喷发的规模有多大,喷发的类型是什么,火山灰会有多大量。此外,还要考虑火山喷发时的天气和风向。
火山喷发的类型不同,造成的危害也会不一样。夏威夷的火山喷发有的规模也不小,但往往是溢流喷发,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并不是很大。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这些地方的暴烈式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就完全不同。
科学预防需要建立在对喷发类型和规模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尽量减轻灾害影响。日本的火山监测预测水平在国际上是领先的,有能力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报。
《中国科学报》:火山喷发时的岩浆和火山灰,哪种危害更大?
刘嘉麒:这要看火山周围的具体环境,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有时岩浆会摧毁周围的建筑或植被;有时火山灰会掩埋周围的空间,污染周围环境。火山喷出的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也要考虑它的影响。还要考虑潜在的次生灾害,比如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爆发导致的泥石流淌出七八十公里以外,把一个小镇摧毁了,造成两万多人死亡。
警惕灾害也应保护自然馈赠
《中国科学报》:您如何看待富士山喷发可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刘嘉麒:肯定会有一定影响,但毕竟富士山距离北京有1000多公里,就像年初的汤加火山喷发一样,即便飘过来一点火山灰和气体,影响也会十分有限。
大家对火山等自然现象的关心多一些是好事,但不应过度夸大它的影响。比如有人说中国明朝等朝代的灭亡是由于火山喷发造成气候变化,导致社会崩溃。炒作太多就会失去科学性。
《中国科学报》:不只是日本,城市化时代,对火山喷发这样的灾害如何未雨绸缪?
刘嘉麒:城市圈发展到火山区里头,肯定是存在危险的。但一些国家比如日本、意大利、印尼,可能与土地紧张有关,很多城市或者距离火山比较近,有的就坐落在火山区里。
但很多人并不在意这些事。比如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维苏威火山在公元79年的喷发就曾摧毁了庞贝古城,现在那里仍然居住着很多人;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海拔1900多米的火山山坡还建宾馆,离火山口很近。我考察火山时曾在那里住过,问老板在这里开旅店多危险啊;老板说如果火山要喷发有危险,我开车就跑下山了,不会有太多危险。
中国大陆大城市周围基本没有火山,所以这方面基本不存在影响。不过,台湾岛大屯火山群将来如果喷发,对台北等周围城市肯定会带来危险,需要警惕。
《中国科学报》:2013年,富士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您如何看待进一步火山喷发可能对它的价值带来的影响?
刘嘉麒:再喷发不见得会毁掉全部现有景观,甚至可能创造新的景观,所以对它的价值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实际上,富士山现在的景观就是经过多次喷发后形成的,比如公元864年喷发时才2900多米高,现在已经达到3775.63米,是火山熔岩不断往上堆的结果。
火山作为一个自然现象和自然产物,它的喷发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应尽可能避免或者减轻灾害;但它也能够给人类创造远大于危害的价值,无论是日本富士山、美国黄石公园、中国长白山,这些比较有名的风景旅游区都是火山区。我们应该珍稀大自然这个“伟大的雕塑家”馈赠的宝贵自然遗产,对它们给予敬畏和保护。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