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岳佩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5/5 20:49:55
选择字号:
张鸿祺:大脑的“探秘者”

微信图片_20220505114919.jpg

张鸿祺门诊询问患者病情。(受访者供图)

“作为神经外科医生,必须争分夺秒,因为生死经常就在转瞬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鸿祺的工作总是充满了各种“紧急”事件,有时是急诊手术、有时是患者突发状况、有时是外院紧急会诊……

这对于张鸿祺已经习以为常。“我的手机24小时待机,随时待命。”神经外科医生主要面对的是颅脑和脊柱脊髓疾病的患者,因神经结构的复杂性和脆弱性,神经外科的手术风险极高,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而张鸿祺在这一舞台上不仅“跳”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还探索出了一条卓有成绩的医教研协同发展道路。

稀奇古怪的想法

选择进入医学院校,是张鸿祺执著的梦想,以至于他高考所有的志愿都是医学院。高中时代,他尤其对生物感兴趣。“数理化这类纯理的学科有规律可循,按图索骥总会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或结果。对生物的理解则不仅需要自然科学知识,还需要对社会、心理、艺术等方面有所了解,而人是最复杂的生物。”

1988年,带着最初的梦想,张鸿祺如愿考入了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临床医学专业。如果说读书期间《神经解剖学》激发了他对神经外科浓厚的兴趣,那么实习阶段在神经外科的短暂“停留”则坚定了他从事神经外科的决心。

“当时,听神经外科栾文忠主任在讲脑肿瘤时,脑中充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我想肿瘤会不会让人产生一些特殊的思维?虽然现在想起来比较幼稚,但我一直对神秘的大脑充满了好奇。”张鸿祺表示,目前人类对于大脑的认识仅有5%,仍有95%处于未知状态,这无疑为神经外科领域提供了足够的探索空间。

进入临床“实战”后,张鸿祺亲历了昼夜守在患者身旁的艰辛,感受到神经外科瞬息万变的特性,感悟到了探寻大脑奥秘的无限魅力,这也坚定了他在这一领域继续深造的决心。

随后,他攻读了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和介入神经放射学专家凌锋教授和任祖渊教授,并分别以《脊髓血管胚胎发育的研究对脊髓血管畸形治疗的指导》《脊柱脊髓血管畸形的新型分类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为题撰写了硕士与博士研究生论文。这也为他今后的专业方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专注提升职业境界

在神经外科领域,脊髓血管病发病率低,该领域研究者同样寥寥无几。

而张鸿祺做的脊髓血管畸形手术累计达到3000余例,全世界没有人比他做得更多。目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历经几十年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脊髓血管畸形病例数据库。

张鸿祺说,脊髓血管畸形的发病率约为脑血管畸形的1/4,其对人体的破坏力不容小觑。

在患病人群中,运动障碍者约占33%,常伴有便秘、排尿困难或者大小便失禁。而腰痛或神经根性疼痛者约占15%~20%,疼痛常与体位变化有关,休息后可以自行缓解。

“这种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5倍。有的是突然发病,有的是逐渐加重。”张鸿祺说,虽然目前的治疗可以缓解一部分患者的症状,但是仍存在诸多的手术禁区。

2.jpg

张鸿祺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受访者供图)

那么,到底是什么机制导致这一疾病的发生?近年来,张鸿祺团队与合作者在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领域,连续于NEJM、JAMA Neurology、Brain、Neurosurgery等高影响力杂志发表SCI文章数十篇,全面揭示了脊髓血管畸形的自然病史出血风险,并提出了介入和手术的融合、脊髓髓内病变新的手术入路等技术方法,并揭示散发脑血管畸形的核心遗传机制,致力于用研究成果改变这一疾病的临床结局。

在张鸿祺看来,一名出色的神经外科医生要有持续的专注力、负责任的态度、感同身受的情怀。“如果不专注,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补救的机会很小。如果没有责任和担当,最终可能以损害患者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为代价。因此,我们要认真做好每一例手术,用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心声。”张鸿祺说。

研究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在谈及如何平衡临床、科研、教学三者关系时,张鸿祺认为,临床工作是针对每一位患者个体化治疗,从开始认识疾病到治疗患者,再到不断改进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不断地探索与研究。

“研究是医学永恒不变的主题。”张鸿祺说,虽然神经外科领域有一部分疾病可以通过成熟的技术解决,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是现有的技术不能解决的,需要不断地创新和研究。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种成熟的技术和治疗手段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推广,教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传承。“通过教学,与学生交流与讨论,不仅能将先进的技术传承下去,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还能引发新的思考。”张鸿祺非常鼓励不同学科的交叉合作,这样才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为临床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方向。

1.jpg

张鸿祺与同事交流患者病情。(受访者供图)

创新和转化正是作为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临床神经科学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张鸿祺一直倡导的工作。

当前,我国约有两万名神经外科医生,但很多基层医生都没有经过严格和规范的培训。神经外科医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近期,张鸿祺作为国家卫健委继续教育中心神经外科主任委员与全国同道一起完成了全国第一批50家培训基地的遴选,进一步推动全国神经外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和能力提升。“原来大家都是一种无序和自发性的学习,现在有这样的培训系统,相当于为供需双方提供一个对接平台,目的就是为了建立神经外科医生培养的制度和标准。”

“医生是一个成长曲线坡度很缓的职业,但这条曲线会一直上升,一直有新的目标,这是当一名医生最有意思的地方。”谈到未来,张鸿祺希望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不断提升诊治神经外科各种常见疾病的能力,而像宣武医院这种国家级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的工作重心将越来越多地落在对疑难杂症的诊治和前沿科学研究上,最终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让中国更多的神经外科研究成果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