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珉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4/28 21:06:02
选择字号:
透过“人类视角”看地球这个“万花筒”

 

自人类诞生以来,从未停止过对浩渺星空的仰望和对坚实大地的探索,这些思考与探索便形成了“人文地球”的知识谱系和宏大图景。她如同万花筒,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发展、蓬勃生长,涵纳了众多的学科、众多的内容。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张九辰写作的《人文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正式出版上市。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这颗自西向东自转的美丽星球,现在已经有46 亿年的历史。它是浩瀚宇宙中暗淡蓝点,它是孕育生命的神奇摇篮。它在亿万年的岁月中,经历了无数的淬炼与变迁,成为如今海陆相间、生机勃勃的蓝色星球。

除了蓝色星球的自然容貌,当人们把“人类视角”这一维度引进来,地球便有了另一副 “容颜”,这便是人类根据自身的观察与思考,用文字描述、图像绘制、科学归纳、数据统计出来的“地球容颜”。与“自然地球”相对,在《人文地球》中,张九辰创造性地称其为 “人文地球”。

张九辰介绍,历史上人文地球的恢弘画面,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在人类面前。古代的哲学著作,让人们体验了人类的观察与理性思辨;丰富的游记文学作品,让人们看到了古代先人眼中的新世界;浩瀚的地图典籍,以图像的形式生动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人文地球的面貌;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和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建立起来的全球数据模型,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建立在海量数据、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虚拟数字地球;全球化视角下的众多大科学计划,为人类准确地理解地球的生存状态,提供了综合自然与人文的集成性蓝图。

“除了这些丰富多彩的画面之外,知识体系构成了人文地球的科学容貌。” 张九辰表示,随着近现代科学的诞生,伴随着知识的积累,以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构建起来的理论模型开始完善,最终形成了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被称为科学。人文地球的科学容貌直到19世纪才逐渐显露出来,并在20世纪逐步丰富和完善,至今仍在发展与变化之中。

“现在的知识体系,是在历史长河中慢慢形成的。现在习以为常的概念、理论、方法,是历史上与我们一样的前辈在漫长的过程中不断修订完成的。《人文地球》引领我们重走一遍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探讨、质疑、完善的路程。这不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也有助于我们思考科学的本质和思想,激发科学研究中的创造力。从历史中理解现实,才能够真正触及事物的本质。时至今日,大自然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探索地球,我们不仅需要借助科技的进步,更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和宽阔的历史视野。”张九辰如是说。

ae7d-bedf7c129760f943ae628aca1cd4d79c.jpg

《人文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张九辰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