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答辩季,论文查重又成为热议话题。
如今,国内各大高校基本都组织正式的论文查重,覆盖申请答辩的所有学位论文。主要方法是通过与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比对,检测提交论文与已发表文章的重复率。
显然,论文查重的目的是发现和打击抄袭,提高学位论文的原创度。如果重复率达到某个标准如15%,论文就要返回修改或推迟答辩。因此,查重威慑力不小,申请人不敢怠慢,一般在统一查重之前会自费检测,不少导师也会交代学生提前查重、降重。
实际上,在国外也有查重,但国外高校情况各不相同,正式、统一和全员的查重环节并不多见。
比如,如果没有争端或投诉,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的高校论文答辩前一般没有查重,只极个别学校有查重。日本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决定授予学位之前,要在学界传印公示,比查重更严格。荷兰一些高校的学生论文提交系统自带检测功能,但并无明文规定和明确组织的查重要求。而且,这些高校的博士生、博士后参照教师岗位,他们的学位论文和出站报告并不提交上述系统,而是由导师和学术委员会审查。
相比较而言,英国和加拿大查重严格,学生作业常常需要在相关网站上查重。尤其是近年来,英国学生学术不端猖獗,不少高校出台正式的论文查重规定。2021年,政府颁行《技能和16岁+教育法案》,将“论文工厂”买卖论文定性为犯罪行为,卖方和买方均可能坐牢。
因此,在论文查重问题上,国外高校都是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设计的,无论查重与否,对打击学术不端和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均非常重视。也就是说,不查重并不意味着不重视,查重也不意味着相关工作做得更好。打击学术不端有很多措施和办法,查重只是其中之一。
近几年,国内高校纷纷开展大规模的论文查重,主要背景是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
如今,高校毕业生超过千万,这就意味着各级学位论文超过千万。如此大的论文申请规模,要把好查重关,高效、便捷的数据库论文查重是当然之选,在实践中对发现抄袭、震慑心怀侥幸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些人主张取消论文查重程序,将把关责任交给导师。此种观点并不适应现在庞大的答辩申请规模。提交申请的论文不限于数量相对少的博士学位论文,更囊括大量硕士学位论文和海量本科学位论文。全部靠导师审查,既不现实也不合理,耗时耗力,影响其他工作,效果肯定不如数据库统一检测。
在取得实效的同时,国内论文查重工作也出现不少问题。
最近,因为高昂的续订费用,国内很多高校停用知网公司运营的CNKI数据库,再次引发包括论文查重在内的数据市场中,有关知网垄断的争论。而除了收费争论,查重相关争论还包括以下问题。
一是一刀切问题。有些学科(比如马克思主义专业)需要大量引述马列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和路线的相关文件,重复率肯定相对高一些。
二是形式主义问题。现在的查重只是文字上的形式检测,有些人已经找到针对性的应付办法,比如换字眼、改顺序,甚至有专门公司做此类“生意”。
三是程序繁琐,浪费时间和精力。
四是不能发现数据库之外的抄袭,比如抄袭外文资料、著作、研究报告、学术会议论文集和课题申请书等。在人文社科领域中,最普遍的不是文字抄袭,而是抄袭他人思想却不标注,对此数据库论文查重完全无能为力。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论文查重程序。
比如,一方面可以考虑分学科处置。理工科、社会科学和文科的情况各不相同,不必完全统一标准。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分层次处置。本科、硕士层次论文数量太大,以数据库查重为主。如果博士论文数量较少,以导师把关为主。
同时,还要加强例外和复议工作。严格地说,每一篇论文都有独特性,出现查重超标,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允许学生申诉。
此外,还要处理好查重的收费问题,减轻学生的负担,并与其他打击抄袭的措施(如论文公示、论文发表等)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必须记住,查重为用,创新为本,打击与鼓励相互结合。换言之,论文查重只是打击学术不端的一项工具,是加强科研诚信工作的一环,最终目的是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切记不能工具压倒目的,舍本逐末,陷入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泥沼。
有没有抄袭,论文写作者自己最清楚。解决学术不端问题,根本上要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学术道德水平。对于学生而言,平时激励和培育学生的原创精神,对作业、课程论文等进行仔细检查,可能比最后进行学位论文查重更重要。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