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课题组供图)
为了应对人类面临的贫困、不平等、气候变化、环境退化等全球挑战,联合国于2015年通过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涵盖经济、社会、环境3个维度,是实现所有人更美好和更可持续未来的蓝图。这些目标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一项目标的实现可能对其他目标产生正面促进或负面影响。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香港大学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在《自然-可持续发展》发表题为“可持续发展目标随可持续发展进程先解耦又重新耦合”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间相互作用随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非线性动态变化。
该研究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告诉《中国科学报》,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但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特别是其如何随可持续发展进程变化的研究仍非常有限。
研究人员应用网络分析方法,基于《可持续发展报告2020》发布的166个国家的SDGs数据,沿SDG指数梯度建立SDGs相互作用网络,进而分析SDGs相互作用随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SDGs先解耦又重新耦合:在较低和较高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上,SDGs之间的正负相关关系均较紧密,但在中等可持续发展水平上,相关关系较少,SDGs聚集成更孤立的正相关模块。
研究人员发现,相互作用中占主导地位的SDGs随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论文第一作者武旭同博士指出,一些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正向联系一直相对较多,如目标3“良好健康与福祉”、目标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目标16“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和目标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而目标4“优质教育”、目标1“无贫穷”和目标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在低可持续发展水平上与其他目标正向联系较多;目标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和目标5“性别平等”在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上与其他目标正向联系较多。
在负向联系方面,目标12“负责任消费和生产”和目标13“气候行动”一直与其他目标联系较多,特别是在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上;而目标15“陆地生物”和目标14“水下生物”在低可持续发展水平上与其他目标负向联系较多。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倾向于共同实现的SDGs随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变化。根据目标之间的正向联系,17项SDGs在低可持续发展水平上可以分为3个聚类模块,分别体现了社会经济类目标、环境类目标和目标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随着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些模块分裂成更多更小的模块,而在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上,13个SDGs重新聚合,只剩下目标14、目标17、目标12和13与之分离。
“这也反映了可持续发展进程中SDGs先解耦又重新耦合的过程”,傅伯杰说。
傅伯杰表示,该研究通过揭示SDGs相互作用随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非线性变化,可以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转型阶段,明确不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指明具体的行动方向,这对在2030年前实现尽可能多的SDGs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893-022-00868-x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