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棉棉 傅博凡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2/3/6 16:29:05
选择字号:
普通人何时能进中国空间站?来听全国政协委员杨利伟的答案

 

今年是载人航天立项30周年,按照规划,中国空间站即将建成。目前进展如何?接下来的任务又有哪些特点?普通人何时能进中国空间站?总台央广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

今年,按照计划,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进入空间站建造阶段,将完成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等6次重大任务,全面建成空间站,实现首次6个航天器组合体飞行,首次航天员驻留达到6个月,首次实现2个乘组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

神十三航天员将于4月中旬返回

杨利伟表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自去年10月进入太空,目前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员飞行4个多月了,大概4月中旬会返回。我们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造分两个阶段,现在还处于第一个阶段,叫验证阶段。随着神舟十三号任务即将完成,验证阶段的工作也会完成。”

据介绍,神舟十三号返回后,地面科研人员会对空间站的核心舱进行验证评估。评估完成后,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以及问天、梦天实验舱将继续完成接下来的工作,最终形成空间站T字构型。

杨利伟说,目前空间站核心舱运行平稳,达到预期。“今年有6次发射任务。在年底前,按正常的工程推进速度,空间站就会建成。神舟十三号回来之后,开始神舟十四号的时候,就到了空间站的建造阶段,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工作,就会把空间站建成。目前来看,空间站核心舱在太空当中的工作整体比较平稳,达到了预期目的。整个工程验证阶段的工作目前推进得比较好。”

神十四和神十五乘组为什么要同时在轨?

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任务有哪些不同?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又是如何考虑的?杨利伟解释说,航天员每次任务都有不同。虽然在太空中,包括空间站里的一些工作和生活有相同性,但也会有一些特殊任务。

“每一次出舱,任务有很大区别。因为空间站的组装各阶段任务需求不同,所以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科学实验,这样才会体现空间站作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平台的作用。”杨利伟说。

记者:神十四、神十五航天员乘组会共同在轨,这是怎么考虑的?

杨利伟:到那时空间站应该已经构建完成了,要看看它的承载能力,我们同时会有6个人在上面工作,当时对空间站的设计也涉及这方面需求的考虑。这是对空间站的验证,同时也验证更多航天员在上面的工作和生活。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了三个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六个月,杨利伟表示,未来在中国空间站建成之后,会根据需求考虑接下来航天员在太空的在轨驻留时间,可能会更长。

“飞行时间常态化之后,基本上就按照每半年一次在上面值守。目前是按照国际惯例,国际空间站基本上也是按照这样的时间值守。根据工作以及实验的需要,时间也可能会更长。”

在天上待的时间更长,对航天员来说考验也更大,为此,科研人员们做了充足的准备。杨利伟介绍,以神十四为例,航天员们所带的食品也会和神十三航天员乘组不同,会有个性化安排。

“从吃的角度讲,每一次上的航天员不同,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调整。另外,根据飞行时间不同,比如神十二的三个月飞行、神十三的半年飞行,我们给航天员携带的物品也会有一些调整。比如我们想给他们带点水果,就会看看航天员本身对哪些口味感兴趣,然后挑选一些存放周期比较长的水果,尽可能保证航天员在上面能够吃到新鲜的水果。”

十年内或将实现普通人进入中国空间站

航天员的选拔工作一直备受关注,此前我国大部分航天员都来自空军。据了解,未来也会有技术专家等进入空间站。根据《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培育发展太空旅游,那么,普通人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间来到空间站参观吗?

杨利伟:这有可能,因为商业航天也是整个航天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从工程来讲,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不同性质的企业参与进去,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助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将来普通老百姓进入空间站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有这种需求,我们的资源允许,这应该不是一个很长远的问题。

记者:“十五五”或者可能在十年内就能实现?

杨利伟:这是没有问题的。它不是个技术问题,主要看需求。

航天驾驶员训练时间三年半

杨利伟表示,根据空间站建设长远发展的需求,希望我国航天员队伍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年龄梯次。这样有利于执行任务以及队伍自身的建设,所以会不定期地招收新的航天员。

“我们也在考虑下一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按照任务需求,间隔一定时间就会选拔一批航天员。除增加队伍的新鲜血液以外,主要还想形成一个很好的知识结构和年龄批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来满足任务需求。”

那么,航天员的训练又会有多长时间呢?杨利伟的回答是,根据任务规划需要来进行。“我们需要不同性质的航天员,比如驾驶员、工程师、载荷专家等。需求不同,培养时间也不同。比如驾驶员可能需要三年半左右的时间,按照大纲去培训,而载荷专家可能需要的时间就会短一点,两年半。根据不同性质的工作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大纲。”

中国空间站未来有望进一步与别国合作

国际空间站目前已经是超期服役,而中国空间站即将建成。未来,中国空间站必将在太空中承担更重要的使命。杨利伟说,开放合作是中国航天一直以来的态度,也欢迎更多国家和我们一起对太空开展研究。

“咱们的空间站在最初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国际间的合作,而且现在好多国家也在跟我们申请,希望给他们培养航天员以及和他们联合飞行。从工程角度来讲,我们也预留了国际合作的一些资源,小到试验,大到舱段级的合作,都可以。我们也留了交会对接口,以服务将来的国际合作。我们国家搞载人航天,对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机构的大门是敞开的。比如,我们现在也联合其他国家的公司进行合作,空间站第一批就选了9项实验,将来还会有和其他国家合作的实验,甚至一些舱段也会有国外的航天员和我们一起飞行。”

今年是我国载人航天30周年,30年来,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不断加速迈进。中国空间站的建成,将对未来我国探索更深远的太空打下良好基础。

“它是一种进入太空的能力。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讲,未来走入更深远的深空,需要我们突破的技术会越来越多。”杨利伟说。

相关专题:2022两会科教热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