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2/17 22:11:08
选择字号:
一纸村规,助“半山”零碳

 

零碳半山意义大,行动落实靠大家;森林防火我有责,碳汇助力碳中和。

这朗朗上口的四句话,摘自今年元旦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半山村全村老少全票表决通过的“零碳版”《村规民约》,而说起这份村规,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大学教授,因为这份村规就是这位老师主持起草的。

一位大学老师,为什么要跑到村子里替村民起草一份村规?新村规又为什么要冠之以“零碳版”呢?

故事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村民阅读“零碳版”《村规民约》  浙江农林大学供图

做一次“吃螃蟹的人”

“零碳版”《村规民约》的主持起草者名叫王懿祥,是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一位教授。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着森林生态、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等方面的研究,虽然研究成果丰富,但与距离学校几十公里远的半山村却没有任何交集。直到一年前,一位同事的研究生师弟找到了他。

这个人叫曹聪,当时在半山村挂职锻炼作党总支书记助理。曹聪找到他,是想请他为村子未来的发展提一些意见。

半山村位于余杭区西北面,村子不大,只有597户居民,但村内却有毛竹林1.8万亩,人均近10亩,并素有“中国毛竹第一村”之称。村内翠竹成荫、山清水秀、绿山环抱、气候宜人。身处此境,已经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十余年的王懿祥脑海中“冒”出一个想法——我们是不是可以创建一个“零碳村”呢?

其实‘零碳乡村’的提法过去并不是没有过,但往往只是宏观概念,并没有通过科学计量得出的,比如哪个村子的森林覆盖率高就是‘零碳’,这显然不能令人信服。”受访时,王懿祥告诉《中国科学报》,此前我国所进行的碳排放测算工作,往往针对的是国家层面、省或市一级的范围。“好像此前还没进行过村级尺度上的碳排放和碳汇的系统测算。”

王懿祥想做一次“吃螃蟹的人”。

说干就干,王懿祥带领他的研究生用几个月的时间构建了村级尺度碳排放和碳汇测算方案,确定了碳排放指标体系和数据收集方式,以半山村为研究对象,,在全村范围内广泛调研收集碳排放信息,摸清了半山村的碳排放结构,并计算出了全村的碳汇量……

“研究结果表明,半山村的碳汇绝大部分来源于竹林,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是私家车。”王懿祥说,2020年半山村就已经实现了碳中和,并有多余的400吨碳汇可供其他地方抵消碳排放。这是国内第一个通过科学测算得出的“零碳村”。

制定一部“新村规”

对于王懿祥而言,半山村实现碳中和的研究结果有着特殊的意义。

“我曾提出过一个观点,那就是与城市相比,乡村由于拥有更高的森林覆盖率和更少的排放量,比较容易实现碳中和。浙江省的森林覆盖率位于全国前列,因此从全国尺度上来看,当地乡村也更容易碳中和。”王懿祥说,更重要的是,浙江省的碳中和要更有意义,因为如果村域经济不好、村民不富裕,即使实现了碳中和也会失去价值,在这一点上,浙江省农村是存在优势的。

半山村的研究恰恰印证了王懿祥此前的观点,但也引发了他新的一轮思考——眼下的碳中和并不能保证将来全村碳排放的达标,而无论是发展实体经济还是发展旅游业,半山村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碳排放增长问题。那么未来,半山村应该如何减排以便维持零碳呢?

这一问题也是半山村干部群众共同关心的。他们希望王懿祥能为他们做一个长远的减排方案,而在这一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王懿祥发现了一个问题。

“不论是交通还是工业建设,都可以用一些具体的指标进行规划,但作为半山村碳排放重要方面的居民生活,由于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很难通过指标性的内容进行约束。”这给他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就在王懿祥为此苦寻解决方案时,他忽然得知当地村民正在计划重新修订《村规民约》,一个想法进入到了他的脑海中:“为什么不制定一部‘低碳版’的《村规民约》引领村民低碳生活呢?”

这个大胆的想法得到了百丈镇党委书记陈时忠的支持。此后的两个月时间里,王懿祥作为村规起草的技术顾问,和村里的职业经理人刘晶一起琢磨起了这件事。“以前的民约太过冗长,而且包罗万象,缺少自身特色,也不便于村民记忆和传唱。”王懿祥希望能写出一份朗朗上口,言简意赅的村规。为此,新村规不但结合了半山村的日常工作和实际情况,还面向村民收集了不少“金点子”。

经过两个月的反复打磨,五易其稿后,“零碳版”《村规民约》正式出炉。据王懿祥了解,这很可能是全国首个“零碳版”《村规民约》。

碳中和可以如此“接地气”

2021年12月29日,半山村召开了2021年第四季度村民代表大会,参会人员全票通过半山村“零碳版”《村规民约》。半山村村委委员杨怡表示:“我期待村民们能以此为行动基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做低碳的践行者、宣传员。半山村一直以生态立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资源更是财富。”

交谈中,王懿祥告诉记者,此前他一直在与碳中和、碳减排相关的研究工作,但在半山村的经历让他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自己的工作也可以如此“接地气”,而这种接近于老百姓的工作,又能如此受当地政府和群众认可。

虽然村规已经发布,但王懿祥在半山村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作为浙江省首批低(零)碳村试点创建单位,根据他与村委会制定的零碳村建设方案,半山村的未来将会从个人碳账户数字系统建设、碳积分兑换、零碳未来馆、零碳民宿/村居/花园/步道、“竹林碳觅”研学线路、零碳自然生活节等方面践行村规民约,将零碳理念融入到乡村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工作中,显然也少不了王懿祥的忙碌。

“零碳村的建设是个漫长的曲折过程,只有从一点点小事做起,从一个个村民做起,身体力行地践行零碳理念,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零碳体系,构建一个零碳、环保的未来乡村生活图景。”王懿祥最后告诉记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