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莹莹 马帅莎 费昱等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12/4 22:59:12
选择字号:
第9次护航天员回家 揭秘“神舟十四号”返回舱着陆“最后一棒”

 

中新网上海12月4日电 (郑莹莹 马帅莎 费昱 王浩宇)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简称: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如果说“神舟十四号”返回是一场接力赛,那么着陆反推发动机就是这场接力赛中至关重要的最后一棒“选手”,这也是该产品第9次为中国航天员顺利“回家”保驾护航了。

10毫秒内同时点火

在“神舟十四号”返回舱着陆的最后1米,位于返回舱底部的4只着陆反推发动机在10毫秒内同时点火,并以极强的缓冲力帮助返回舱实施“软着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动力所方面介绍,其研制的着陆反推发动机一共4只,每只点火时能产生3吨向上的推力。返回舱着陆时,4只共产生12吨向上的推力,可以大幅度降低着陆速度,有效降低返回舱内航天员们承受的“冲击载荷”。

超长时间“太空待机”

作为神舟飞船上最后工作的发动机,着陆反推发动机在点火前经历发射震动、太空高低温环境等多种考验,半年的超长太空待机更是给着陆反推发动机带来极大挑战。

为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动力所针对着陆反推发动机进行了全面的力学和温度环境试验考核,以确保着陆反推发动机在贮存、运输、装卸、使用过程中的结构完整性和发动机性能的稳定性。

29年三代航天人传承

回收着陆是载人航天的最后步骤,也是载人航天任务成败的最终标志。作为神舟飞船飞行试验中的最后一环,着陆反推发动机不仅关系到飞船能否顺利着陆,更对任务能否圆满成功具有非比寻常的作用。

早在1993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动力所就与返回舱总体研制单位就着陆反推发动机的研制进行了协商并开展相关论证工作。

提起着陆反推发动机研制初期的情况,时任着陆反推发动机技术负责人、如今已80岁的上海航天研制人员汪闻天说,“当时国内缺少相关研究,不仅研制发动机所需生产、加工设备不足,连测试、试验设备都不齐,技术上大家更是迟迟找不到突破口。没有路,就自己走出一条路。团队常常奔波于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不断求教,后期更是为寻找关键部件的配套厂家四处走访。1996年,发动机技术方案顺利通过审查,大家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从开展论证工作至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动力所的着陆反推发动机研制团队已经走过29个年头。29年来,为了不断适应神舟飞船任务的要求,三代上海航天人不断优化设计、提升着陆反推发动机技术方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融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成长大潮。(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