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王一凡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0/30 20:34:28
选择字号:
种好“塞外粮”  丰盛“中国碗”

 

 杜尔基镇水稻示范基地丰收了。扬州大学供图

 胡雅杰与当地技术人员深入田头指导田间管理。扬州大学供图

 

内蒙古自治区科右中旗杜尔基镇水稻示范基地里,水稻收获结束了,胡雅杰终于可以回到家里休息几天。

他是扬州大学农学院的一名研究水稻的专任教师。一年前主动报名成为了第22批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的一员,来到内蒙古科右中旗担任挂职副旗长。

胡雅杰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当地引进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并开展示范种植,被当地农户亲切的称为“水稻旗长”。

胡雅杰表示,自己来到科右中旗后,发现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普遍推广应用,但在生产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育秧环节仍采用传统营养土培育秧苗,该育秧方式取土困难,甚至会造成土壤耕作层破坏,同时取土拌土费工费时,育秧质量参差不齐。

针对地方农业存在的实际问题,胡雅杰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协商沟通,成功引入了自己所在课题组的相关科技成果——水稻秸秆基质块育秧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地水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高产示范点的建设,将这项促进水稻优质高产的“良法”进行示范和推广。

据介绍,该项技术主要利用农作物秸秆,经过发酵、压缩塑形,形成秸秆基质块用于水稻育秧,替代营养土,秸秆变废为宝,促进秸秆生态循环利用,降低劳力成本,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胡雅杰向记者介绍采用了该项技术的示范田,“该项技术有节本、壮秧、增产等特点。经初步测算,每亩田可增加水稻产量50斤左右。再加上我们优化了示范田中的种植管理体系,目前看来今年整体水稻长势情况比较平衡,产量可观、丰收在望。”

“通过技术人员的指导,我今年先试了5亩,最直观的感受是节省了取土、拌土等环节,现在直接将秸秆再利用,省工又环保,之后会考虑逐年扩大规模。”说到“水稻旗长”引进的秸秆基质块育秧技术,双金嘎查负责人连连称赞。

通过前期技术讲解、实地教学等方式,当地水稻种植户对水稻秸秆基质块育秧技术有了全面的了解。今年在科右中旗是首次亮相,明年会扩大技术推广力度,将好技术成为助农增收致富的好帮手。

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地水稻种植管理技术,胡雅杰通过牵线搭桥,引进并推广了该院多项水稻优质增效技术,包括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叶龄模式标记等,采用“政府+科研+推广+基地+种粮大户”的推广模式,开展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一年来,技术成果在当地得到了1000亩的示范应用,辐射带动面积2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希望能结合地方农业发展情况摸索出更适合当地的水稻高产优质种植技术和推广模式,和乡亲们一起种好‘塞外粮’,丰盛‘中国碗’!”胡雅杰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