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进”和“南拓”强强联合 |
广州黄埔南沙携手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
|
1月28日,广州市黄埔区与南沙区签署关于推动双区协同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据悉,此次签约是广州一东一南两个最具经济潜力地区的强强联合,是加快推动广州科技创新轴建设、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具体举措,双方通过9大领域合作,将在广州东部板块与南部板块两大发展引擎间连接起强劲的动能传送带。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秘书长李明波表示,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黄埔、南沙此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双区“协同”,将为广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强劲动力。双方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在更深领域、更广范围共同推进协同创新,聚焦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拓展广州市经济增长新空间。
优势叠加,推开广州城市发展大骨架
在广州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有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一个向东,一个向南。黄埔和南沙携手,把广州城市“东进”与“南拓”的两大牵引力结合起来,更加推开广州城市发展的大骨架,必将从更深层次改变广州的经济地理格局。
黄埔区是广州东进的桥头堡,是广州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的地方,是广州市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改革开放主阵地。黄埔拥有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国家级战略平台和广州科学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穗港智造合作区等省级产业创新平台,落地了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人类细胞谱系等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进钟南山、施一公、王晓东等院士106名,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1204人。全区已形成汽车、电子、能源等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电气机械等4大500亿级产业集群。
南沙是南拓的前哨站,是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合作平台,是大湾区开放政策最优、发展潜力最大的地方。近年来,战略定位不断跃升,成为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广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片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南沙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明珠科学园已集聚10余家中科院科研机构,拥有冷泉生态系统、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科考设施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正全力打造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科创载体平台。
黄埔、南沙既是一衣带水的“姊妹区”,又是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双子星”,两区合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均占广州市的50%以上,经济社会各领域交流合作密切、结构互补性强,协同发展有着天然优势和扎实基础,更是大势所趋。两区所在的广州开发区与南沙开发区同为国家级经开区,服务国家战略是双方的共同使命,产业科技创新是双方共同任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双方的共同基因,对接港澳资源是双方的共同优势。
五链协同,两大发展引擎搭起动能传送带
“东进”与“南拓”是广州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黄埔和南沙的合作,将有力推动广州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强化新兴产业量级、优化营商环境等级,打造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引领示范区,成为广州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1年,两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54%,规模分列全市前两位,在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双方将充分发挥黄埔区产业链优势和南沙区政策优势,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发展方向,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等重大平台联动发展,聚焦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经济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加强产业链协同互补,拓链成群。
近年来,黄埔建立了“黄金10条”“美玉10条”等“金镶玉”政策体系,引领政策创新风潮;南沙在全国首创推出了“1+1+10+N”产业政策体系,围绕总部经济、科技创新、重点发展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集聚等方面密集出台了一批扶持政策。双方将着力构建有利于促进创新、激发活力的体制机制,积极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要素流动、市场准入、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联合向国家争取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支持。积极推动南沙自贸区政策创新并优先复制推广至中新广州知识城,共同打造跨区域政策创新典范。
目前,南沙区已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位于黄埔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正全力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2021年两区均列入首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共集聚院士138名、高端领军和骨干人才超2万人。双方将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协同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团队,建立高端智库共享机制和党政干部交流机制,进一步深化两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合作,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优质平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