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在会上表示,北京市在国家项目和本市科技投入的共同发力下,使科技治污走在全国前列。
贺克斌介绍,科技治污在北京市大气治理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成因识别、决策支撑、减排技术、多维监控、影响评估等几个方面。
在成因识别上,北京市通过多维立体观测系统建设和精准排放清单技术的建立,搞清楚了北京大气污染的成因,找准治理的目标,精准识别了污染排放的特征和重点问题。研究发现,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北京市大气污染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燃煤相关排放,包括电力、工业、民用等;交通领域排放则主要是货运卡车排放。此外,还有建筑和各类道路扬尘。通过科技支撑,北京大气污染治理聚焦了治理对象。
同时北京也提出了一批硬核减排技术。贺克斌表示,减排是硬道理,技术进步可以大大降低污染物排放。在北京,一方面开展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在全国率先推进并完成了燃气锅炉的低碳燃烧示范和改造,工业中心的脱硝治理,水泥行业的烟气脱硝、除尘和料库封闭化改造等。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面,北京的工业企业开展了“一厂一策”的深度治理,累计完成1.8万余家的餐饮业废气净化设备升级。
在决策支撑方面,科技成果支持了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空气质量改善计划,包括2013-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加快压减燃煤和清洁能源建设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区域重污染天气的应急管理方面,这些举措明显提升了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水平。
在多维监控方面,北京也有很强的科技支撑,包括通过道路走航监测、卫星遥感监测。例如扬尘施工工地在线监控平台,可以精准定位扬尘源,明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利用车载移动监测设备辅助现场执法,北京实现了走航式排查VOC重点高值区。在北京建成了国内领先的具备大数据分析和实时流计算的应用平台,可以在线追踪10万辆以上的重型柴油卡车,可以动态更新超标车信息。
在影响评估方面,北京市目前形成了一套多方法结合、多证据耦合的科技评估系统。贺克斌表示,通过评估可以深刻剖析前一阶段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分析已有措施对大气治理改善发挥了怎样作用,并对下一步制定新计划提出针对性建议。
贺克斌指出,北京的工业锅炉整治、扬尘整治、移动源整治等举措,对大气质量的改善贡献非常大,后续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非常重要,各部门协同工作也非常重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