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双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8/10 11:04:03
选择字号:
退耕进入新阶段 还林咋啃“硬骨头”
——访国家林草局退耕办主任李世东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草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度最高的“超级生态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对全球增绿贡献率超过4%,创造了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日前,就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迈入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报专访了国家林草局退耕办主任李世东。

《中国科学报》:为什么说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超级生态工程”?

李世东:截至2020年,国家累计投入5353亿元,在25个省(区、市)完成退耕还林还草总任务5.22亿亩(其中退耕地还林还草2.13亿亩),占同期全国重点工程造林面积的40%。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每年产生的综合效益达2.41万亿元,有1.58亿农民直接受益,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分为两轮,前一轮从1999年到2013年,主要在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地区进行植被恢复。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启动,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更加强调“生态”与“富民”结合。例如,前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要求生态林必须达到80%,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不再限定生态林的比例。这样,各地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林,将退耕还林还草与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最近我刚到甘肃省做过调研,一些地方种的经济林效益非常好,每亩年收入几千元的情况非常普遍,最高每亩年收入能达3万多元。据最新监测,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每年产生生态和经济社会效益两万多亿元,相当于中央全部投入的4倍多,有力促进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事业。

《中国科学报》:当前,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出现了哪些新情况,还存在哪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匹配的地方?

李世东:20多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但整体上看,我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当前,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大规模推进阶段已经结束,转入质量优先、适度规模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局部地区,工程实施还有不科学的地方。比如,一些地方种苗选择不科学,栽植管护不到位,应该发挥的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据调研,有些地方“乔灌草”结合不合理,该种灌木的地方种上乔木了,没有切实做到“适地适树”,没有遵守自然规律,按照水、热、气等基本条件选择树种,保障造林的成活率。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贯彻《指导意见》,以科学实施为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升质量效益为主题,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分类指导,做好新阶段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中国科学报》:当前出台《指导意见》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有哪些重要意义?

李世东:科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推动工程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需要,是补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短板、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的需要,是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8.6%,经过70多年发展,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超过23%,情况变了、形势变了,要求也变了,退耕还林还草必须适应时代之需。经过前两轮的工作,容易退耕还林和大规模造林的地区都造上林了,剩下的都是位置偏远、零星分散、不容易实施的“硬骨头”,下一步造林难度更大,需要见缝插针、精耕细作、优化提升。此外,退耕还林工作中,每块地、每棵树都与老百姓紧密相连,群众的思想意识、管护技术都要不断与时俱进,这就需要退耕系统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细化工作目标要求,提升工作质量水平。

《中国科学报》:科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李世东:一般来说,工程的科学实施包括工程的“科学建设”和“科学管理”两个基本面,其目的是推动工程的高质量发展。科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就是要通过科学建设,提升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解决好“在哪退”“还什么”“怎么还”的问题;通过科学管理,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解决“怎么管”的问题,确保工程管理高水平;通过科学实施,“建”“管”结合,推动工程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成果高效益。

《中国科学报》:请你谈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科学建设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李世东:科学建设是工程建设高质量的根本保证。退耕还林还草要从顶层设计、树种选择、种苗培育,到植被配置、恢复方式和技术手段,再到抚育管护都突出科学性。科学建设的重点是解决好“在哪退”“还什么”“怎么还”的问题。

解决好“在哪退”问题主要靠科学规划。要根据《指导意见》提出的“科学编制绿化相关规划”“合理安排绿化用地”“合理利用水资源”等要求,认真编制退耕还林还草“十四五”实施方案,争取印发《关于科学有序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的指导意见》,实现有序退耕,科学修复。

“还什么”是指科学选择林种、树种、草种。坚持分类指导、生态优先,在生态地位重要区域还生态林,在立地条件适宜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的地区,确保整体生态效益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经济林。同时,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适地适树适草,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合理搭配,打造多元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

“怎么还”是解决从良种壮苗到抚育管护各环节的问题。提倡订单育苗、就近育苗,将优良品种、适生种源及调运范围作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提倡乡土树种草种,总结推广各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实用技术模式,进一步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中国科学报》:如何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科学管理来保障工程高质量发展?

李世东:基本措施有:一是强化工程制度建设和科技支撑。完善退耕还林还草管理办法等规定办法,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和定期报告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体系,引导各地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二是加快信息化和退耕文化建设。建立健全退耕还林还草信息系统,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工程管理质量,加快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文化这一“复兴文化”“智慧文化”“和谐文化”建设。三是探索检查监测新方法。修订出台《退耕还林还草检查验收办法》,组织做好年度退耕还林还草检查验收和问题整改,完善效益监测评价体系等。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局部融合,落实“三位一体”,科学谋划,加强协调,将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总之,科学建设、科学管理,“建”“管”结合,是新阶段退耕还林还草的基本要求,根本目的是实现工程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和成果高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退得下、还得上、能致富、不反弹”的工程建设初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