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传统治疗困境 实现半相合诊疗手段 |
白血病治疗有了“北京方案” |
|
黄晓军作报告。廖洋摄
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显示,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人类最主要的疾病。其中,血液肿瘤治疗周期长、治疗难度大,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血液肿瘤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这个漫长的探索中,白血病作为血液肿瘤的主要类型之一,一直被医学专家关注着。而白血病骨髓治疗方法中需与共体“完全匹配”的要求,给独生子女率较高的中国带来了极大挑战。
近日,在青岛召开的首届中国红岛医学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中国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指出,面对传统治疗手段中对匹配型的高要求,其团队在此前“上海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北京方案”,目前有效的提高了中国白血病的治愈率。
不治变可治,代代血液人
“目前,世界仍然被新冠疫情所困扰。但在新冠疫情之后,我们终究要回归常态。”黄晓军在论坛上表示,血液肿瘤仍然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代代血液研究者前赴后继,中国的血液肿瘤研究已经在国际上有一些贡献,同时诊断也越来越精,分层越来越细。
针对血液肿瘤中的白血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经过无数次尝试和研究后发现,不是一定要患者复发后再用三氧化二砷治疗,可以用联合疗法。最终,有别于传统疗法、效果非常好的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疗法出炉。这在业界被称为“上海方案”,它使患者完全缓解率达到90%,5年存活率达到90%。据此,千千万万的白血病患者得以存活。
从传统的化疗、移植到现在的靶向治疗,白血病治疗已经进入到一个综合治疗的时代,它也从一个难以逾越的病魔变为了一个可以被战胜的疾病。
“完全匹配”大难关 呼唤破题新方案
“大部分的白血病虽然综合治疗有进展,但是骨髓移植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遗憾的是,移植治疗要求必须是兄弟姐妹等配型完全相同的供者。而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独生子女政策,这成为了国内治疗中的最大障碍。”黄晓军指出。
那么,怎样降低对移植供体的要求呢?在无数次的临床诊疗后,黄晓军团队提出,是否可以做“半相合”的骨髓移植。
黄晓军团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显示,半相合手段排斥率高、抗诉度高,甚至有西方学者提出在本世纪根本无法解决该问题。
根据西方骨髓移植的传统理论,移植需要供者和接受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一致。然而,这种相合的几率在兄弟姐妹之间只有1/4,父母与子女之间为0。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群,全相合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
这些现实情况让黄晓军看到了重要而迫切的社会需要。对于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主流社会结构的中国,以及“少子化”倾向已明显的国家和地区而言,骨髓供体来源不足,已经威胁着人类社会文明前进的步伐。如何打破供者不足的“瓶颈”,成为白血病治疗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善用“T细胞” “北京方案”出炉
黄晓军开始带领团队做一些简单的实验。
起初,黄晓军发现造血干细胞中有一种T细胞,能够抗肿瘤和抗感染,但遗憾的是,它对正常细胞的杀伤力也同样大。
因而,采用“半相合”技术进行移植后,常会出现令人头疼的“抗宿主病”。由于接受移植的患者排异反应非常大,故该方法移植后生存率仅为20%。
针对这个问题,国外科学界普遍是将T细胞去除,这可以说是当时的经典做法。但完全去掉T细胞后,患者术后出现感染和复发的几率又有所升高。
“在此基础上,我们创造性地提出前期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把T细胞的功能先抑制下去,等到后期再把它发挥出来。这样的话,前期就既不会抵抗宿主,后期也能发挥抗感染作用。”黄晓军说。
按照这个思路,黄晓军团队进行了无数次临床试验。经过一系列求索半相合移植技术终于被证明与完全配型的移植可取得相同的效果。
2016年,黄晓军及其团队发明的治疗方案命名为“北京方案”,正式问世。目前,“北京方案”已被全国98%的患者采用进行针对性治疗。
“我们仍有许多可以更好的地方。”黄晓军进一步指出,“目前,虽然我国报销比例越来越高,但很多家庭的支付费用还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实际收入。患者的治疗成本太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在药物开发和注册上也面临着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挑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