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6/1 11:50:21
选择字号:
孙应实: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需更进一步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新增病例193万例,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结直肠癌也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癌症死亡原因,每年造成近100万人死亡。

我国2020年结直肠癌新增病例近56万,仅次于肺癌。死亡病例近29万,继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之后,处于第五位。

“早诊早治,才能够降低癌症导致的死亡率。现在乳腺癌、宫颈癌的筛查已经纳入日常。但对于结直肠癌来讲,目前的筛查仍然不够。”在5月24日举行的聚焦肿瘤学领域的背景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报告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孙应实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结直肠癌筛查需更进一步

结肠直肠癌公认的风险因素包括肥胖、低水平的体育活动、不良饮食和吸烟。饮酒也是导致结直肠癌的一个已知风险因素。IARC将每年三月定为大肠癌宣传月,呼吁通过养成更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降低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

“以往结直肠癌在欧美西方国家发生率比较高,在中国发生率比较低,但随着饮食习惯的变化,蛋类、肉类的增加,我国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呈升高的趋势。40-69岁是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段,且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孙应实教授说。

然而,他同时表示,即使没有接触或接触已知风险因素很低的人也可能发展成这种疾病,因此早期筛查十分必要。结直肠癌筛查包括粪便检测、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做的远远不够,导致很多患者确诊时分期较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可能导致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并给个人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许多国家都有结肠直肠癌筛查,目的是通过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或结直肠癌癌前病变来降低死亡风险。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其中提出,实施早诊早治推广行动,强化筛查长效机制。

在此背景下,孙应实教授表示,国家对包括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肺癌等主要癌症的筛查日益重视,且这些发病率高的癌症筛查手段和方案也日趋成熟。

“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是癌症防治的关键,个人应当给予重视。特别是45岁以上的人,定期做体检,如肠镜、胃肠道影像检查非常必要。”他说:“同时要让饮食更加健康,加强锻炼,进行全方位自我调节。”

让先进影像学技术服务早筛

当前,影像学检查作为癌症诊断和监测手段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孙应实表示,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发现了X射线后,医疗影像技术从X线摄影发展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也应用于辅助精准影像诊断计算机辅助诊断。影像技术发展为医学进步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影像学检查在整个医疗诊疗过程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以结直肠癌为例,从定性诊断、疗效评价、预后评估等各方面都涉及到了影像检查。”他说,现代影像学让临床诊断更客观、准确、可靠。

一直以来,肠镜被认为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最重要的方法,但做肠镜之前需要进行肠道清洗或口服泻药,我们通常觉得比较“折腾”;而且肠镜检查需要内镜医生操作,检查时间较长,需要耗费较多的医疗资源。

影像学检查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肠镜检查的“短板”,如通过CT仿真结肠内镜进行癌症早期的筛查。“发现有问题之后,再进一步做肠镜确诊。”孙应实教授说,这对抵抗力较弱,肠镜检查耐受性相对较差的老年人会更加“友好”。

为了让影像学在癌症诊疗方面发挥更大价值,孙应实教授带领其团队立足于临床诊疗实践中的需求,将创新性的影像诊断思路应用于癌症诊断。

例如,为更精确地进行肿瘤治疗评价,他们不再仅仅使用传统解剖学图像的径线测量来评价,而是采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敏感的定量功能参数来早期评价肿瘤治疗反应,并率先将此应用到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以及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的评效。现在磁共振功能成像已经成为全身实体肿瘤疗效评估的常规手段,广泛应用于国内外。

“一种抗癌药物或疗法的效果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有效,就可以继续接着用药,否则就要及时更改治疗方案,所以评效一定要准确。”他说。

孙应实教授团队在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核磁共振评价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核磁共振评价的壁外血管侵犯是直肠癌预后的关键因素。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也因此作为影像学评价关键指标写入指南。他说:“未来如何就此制定特定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预后,是影像和临床多学科团队接下来的重要课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