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沁园 刘浩然 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5/27 18:20:23
选择字号:
复旦大学举行第55届科学报告会

 

5月25日,复旦大学第55届科学报告会举行,校庆学术文化周开幕。

复旦大学校庆科学报告会每年邀请来自各学科的学者,分享前沿成果和治学感悟。今年,文、社、理、工、医各学科代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晓明、经济学院教授张晖明、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林伟、微电子学院教授曾璇、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徐彦辉,先后以《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学人的国家使命》《数学助力人工智能》《博学笃志求索中国芯》《探索基因表达的启动过程》为题发表主题演讲,结合国家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需求,解析学科前沿,分享治学心得,并与现场师生交流。

“一种学术真正的成熟总意味着它要在特定的阶段摆脱‘学徒状态’并且开始获得自我主张。”吴晓明从新的历史方位讲起,强调中国学术也要经历“获得自我主张”的重要转变。他指出,唯物史观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过程当中的引领意义,就在于特别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要能够深入到社会现实之中。“当今中国的学术,特别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并不是说仅有一点中国色彩、中国元素的哲学社会科学,而是指获得了自我主张的哲学社会科学,只有这样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因为只有这样的哲学社会科学能够立足于自身之上。”

张晖明强调,经济学理论在“软实力”构建中具有特殊地位,“进一步推进经济理论的创新,中国经济学人有义不容辞的学术责任”。对此,他从三方面分享了作为中国经济学人对所开展研究的具体思考,思想理论向度上,需要处理好一系列经济发展因素之间的关系;学术实践向度上,真正读懂中国、读懂世界,读懂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机制,要有深刻的透析能力,打磨读懂的工具;成果表现向度上,真正开拓能够深刻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经验、能够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系统性学说”,增强与世界对话的能力。

林伟从“数学”和“人工智能”分别是什么讲起,从“面向数据的新型智能算法的开发”“新型机器学习框架与理论的发展”“仿人智能和群体智能的实现”三个方面解析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相关领域的研究大有可为,他更强调了人才培养的工作。“充分发挥文、社、理、工、医五轮驱动,对标国家人工智能规划,瞄准基础理论体系和关键技术体系,我们建立了人工智能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生专业,相信将对于人工智能学科和整个领域的推进起到关键作用。”

“我所在的实验室有着光荣传统,从黄昆院士和谢希德院士开创半导体物理学科,到唐璞山先生创办CAD实验室……”作为一名求学、工作都在复旦的“老复旦人”,曾璇回顾了复旦集成电路学科史以及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引。集成电路是现在智能技术的基石。结合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她介绍了所在团队开展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推动新的技术,为我们国家集成电路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工具体系。这是我们的使命、责任和担当。”

“细胞是一个大千世界,里面异彩纷呈。我们身体当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它们的蛋白质表达情况不同。整个基因表达调控也是细胞命运从胚胎发育成为成体的整个过程,这是最为核心的,也是动态变化的,基因表达异常也会直接造成疾病。”徐彦辉带领师生们走近结构生物学,探索基因表达的启动过程,感受生命的美妙。从去年年初至今,他带领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了4篇长文,揭示了转录起始的基本机制,其中一部分成果颠覆了经典教科书上对于启动子识别的传统看法,也为调控和干预疾病的异常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据统计,今年校庆期间,复旦各单位共将举办164场讲座活动,976位学者将进行各类讲座报告,共同点亮116周年校庆的学术星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