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刘一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4/6 10:49:24
选择字号:
黄晋阳:做学生的“因变量”

 

 黄晋阳

窗外的小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北京化工大学数理学院教授黄晋阳已早早地坐在办公室里备课。再过一小时,他就要搭乘校车去新校区给学生上课。

发梢上的雨水还未擦净,他不时地会用手去拨一下,然后把被打湿的刘海儿“甩”上去——很多学生都说,这是黄老师的“标志性”动作。

从教34年,他一直在寻求“以德施教 以爱授业”的最优解。教与学的过程就像是一个方程式,学生是“自变量”,老师这个“因变量”就必须跟着变化,否则等式就很难成立。

“教好课如烹小鲜”

多年的实践教学中,黄晋阳又发现了这个方程中的“常数项”——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在30年前发表的那篇论文中做了详细的解释。

当年,29岁的黄晋阳在《化工高等教育》上发表了《课堂教学应着眼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展开》一文。他在文章开篇就提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那是1991年,黄晋阳站上讲台的第5个年头。结合教学过程,他发现老师上课就和“做菜”一样,“教好课如烹小鲜”。要解决学生听课“食欲不振”“厌食”问题,关键得看“掌勺的手艺”。但同时,不能一味地追求“食物味道”而导致“营养”的流失。要懂得把“难啃的食物”“切碎”一点,这样才有利于“吸收”。

一次课堂上,黄晋阳问学生:“人的歌声真能做到绕梁三日而不散吗?”大家连连摇头。随即,他指了指黑板上当天的学习内容——“二维波的后效现象”,几名学生立马就反应了过来。

他进一步解释道:“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二维空间里,绕梁三日是很可能实现的。”紧接着,他又结合“一石激起千层浪,一锤敲出万重音”的谚语分析了二维波的特性。

谈笑间,记忆的卷轴打开。回想起人生“第一课”,他笑着说:“有点自说自话的感觉吧。”面对讲台下同龄甚至比他还要大的学生,他有点慌乱,几乎把要讲的内容全部写了下来。

34年过去,如今他蓄起了浅浅的胡须,昔日的黑发也有些灰白,学生相对越来越年轻,但他尽力不让师生之间的“代沟”拉大。“我喜欢平等地和学生们交流,多听听他们的想法。”

而得知有学生在网络上称呼他为“小胡子叔叔”时,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挺好的呀,这样叫我,听起来很亲切”。

不忘当一名好老师

“没有架子,待人真诚”是学生们对黄晋阳老师的一致评价。为了方便大家答疑,他为每一门课程都建立了“答疑群”。尽管“潜水”居多,但每次“冒泡”都让学生们解题时“灵光一闪”。

“同学们提出问题,我一般不会直接解答,更多的是结合知识点提出思路,同时也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解答。”在他看来,掌握答题方法比知道答案重要得多。针对特别复杂的问题,他也会拿出纸笔,详细梳理解题过程,发到群里供大家思考。

遇到一个好老师对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黄晋阳对此深有体会。1968年,大他一岁的玩伴要上小学,刚满6岁的他就催促着父亲给他报名。

一位负责报名的老师半开玩笑地对他说:“要是能数清屋子里有多少人,我就给你报名。”听了这话,黄晋阳立马就来了精神数起人数,最后还不忘用指头在自己的额头上点了一下,自信地告诉老师:“屋子里加上我一共13个人。”

老师没想到黄晋阳会把自己数进去,为了兑现“诺言”,就破例给他报了名。于是,他成了班上最小的学生。

毕业后从教,他立志当了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有一位学生毕业后想要应聘数学老师,黄晋阳得知后,找了教室、自己的研究生,听她一遍遍试讲,听完后还对照高校评课表格进行评课。这名学生的论文最后阶段推理出的一个方向不可行,正担心答辩是否能通过时,黄晋阳看过后,坚定地鼓励她说:“这样的论文其实是有意义的。”后来,这名学生回馈给黄晋阳的最大敬意——当高中数学教师后,把班里优秀的学生输送到北化,给他当学生。

心里又多了一份牵挂

日常生活中,他的话不多,说起话来也是慢条斯理的,话语中带着一点南方口音。可一旦走上讲台,他就是另一种状态:声音洪亮,讲课充满激情,时而会穿插着一些数学家的生平介绍和幽默小故事。“要让学生们在我的课堂上发现‘数学之美’,爱上这门课。”

他的治学态度和教课风格深受老师的影响。他的一位老师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弟子,常会分享一些华罗庚教授的故事,后来,其中的一个故事也被黄晋阳“搬到”了他的课堂上。

华罗庚先生当年在清华大学旁听微积分课时,看到数学手册的不定积分表里有好几百个积分公式,他“知其然”之后也想“知其所以然”,于是把一个个公式全部推算了一遍。

“故事和道理都很简单,一两分钟就能讲完,但要真正做到可就没这么简单了。”在黄晋阳眼里,“数学之美”就在其复杂缜密而又蕴含规律的演算中。

因此,他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凡引用别人的观点必定会重新演算一遍,一次他还真的发现了一处错误。他在论文的摘要中写道:“文中还指正了某某某等一文的一个错误。”而那篇论文的作者之一就是他的导师,黄晋阳笑着说:“他知道那事儿,肯定不会介意的。”

同事北京化工大学数理学院副教授涂建华曾开玩笑道:“黄老师不是在办公室研究数学,就是在研究的路上。”但黄晋阳脑子里装的并不只是自己学校的事。

2019年,黄晋阳听说了学校的“心桥工程”教育扶贫项目,有老师问他愿不愿意参加,他当即就报了名。“我也是从小山村出来的,我能体会到教育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

研究高考试题、分析考情变化、制作培训课件……他的心里从此又多了一份牵挂,那就是定点帮扶地内蒙古科左中旗的师生们。

参与扶贫并没有补贴,但他没有怨言,反而乐此不疲。“听说2020年保康一中的本科上线率增加了近17个百分点,我们再努努力,这个数还能再冲一冲。”黄晋阳激动地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