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均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且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但是基本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一季千斤、两季吨粮’要求的高标准农田占比仍然较少。”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在调研发现,投入不足仍然是当前制约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大短板,而高农业补贴又恰恰是全球众多农业强国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
以四川为例,按现行标准测算,要建成达标的高标准农田,由于地形差异较大,不同类区建设投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每亩投资需求分别在3000元、5000元、7000元以上,部分条件更差的地方甚至需要每亩投资上万元。
他表示,“虽然四川实现了亩均3000元的投入标准,超额完成了中央下达的亩均1500元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任务,可四川经济底子薄、众多州县刚刚脱贫,缺口依然很大。”
为此,吴德建议构建“一条例、三层次”资金保障体系,加大并用实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要尽快颁布《农田建设条例》,实现分区分类指定建设标准和补助标准,让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中央财政、地方预算和社会资金三方投入能够落实落地。
具体而言,中央财政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承担更多的支出责任,成为最可靠的资金保障;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市、县两级地方人民政府要担起主体责任、支出责任、管护责任,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要鼓励继续出台高标准农田投入政策,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