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在会上介绍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内容。据悉,“十四五”时期,为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北京将从发展更低碳、空气更清新、水体更清洁、土壤更安全、生态更宜居5个维度,设置16项规划目标指标,包括受关注的碳排放强度、PM2.5年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重污染天数比率,劣V类水质河长比例,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
近年来,北京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这后面,有一组来自生态环境领域的数据支撑。
刘贤姝介绍,在“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值首次进入“30+”,5年降幅超过50%,8个区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占市域面积约80%;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国控断面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
最新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左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消除劣V类水体;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步提升。
为此,北京将从发展更低碳、空气更清新、水体更清洁、土壤更安全、生态更宜居5个维度,围绕推进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防控环境风险、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等6大方面,设置了主要任务,明确了任务“进度条”。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将突出国家战略,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推进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领域低碳转型,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完善碳排放控制管理制度,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构建法治化、市场化、精细化的低碳治理体系,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突出人民关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重点,聚焦机动车、生产生活、扬尘等领域,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专项行动,推动核心区超低排放区建设,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在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方面,以消除劣Ⅴ类水体为重点,抓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逐步恢复河湖水系的水生态功能。在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方面,聚焦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领域,深化预防和管控。
突出系统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力保护生态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拓展绿地空间,推进生态治理与修复,开展生态文明系列示范创建,强化生态监测监管体系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编制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突出底线思维,强化环境风险有效防控。提高危险废物收处能力,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健全环境应急风险防控体系。
突出区域协同,推进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以绿色办奥为契机,以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两翼”绿色共建为牵引,进一步深化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
突出多元共治,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健全领导责任、企业责任、全民行动等体系,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