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琳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1/10/16 9:14:01
选择字号:
人工繁育为绿孔雀种群带来生机
——访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晓君

 

头顶直立冠羽,身背绚丽覆羽,绿孔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凤凰的原型,有幸见过绿孔雀的人无一不被它优雅的身姿、硕大的尾屏所震撼。绿孔雀之美,家喻户晓,但它作为中国唯一的原生孔雀早已濒危的事实却鲜为人知。绿孔雀种群数量缘何锐减?人工繁育给绿孔雀带来哪些机遇?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晓君。

记者:绿孔雀在我国分布情况如何?与蓝孔雀有何区别?

杨晓君:历史上,绿孔雀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据古籍记载,大约6000年前,在河南一带都有它们的活动痕迹。随着时光流逝,绿孔雀的分布范围逐渐缩小,到了清朝初期,退居到两广地区。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附近采到过标本,而后在云南省其他地方也发现过它们的踪迹——这说明绿孔雀种群分布区域已经萎缩到云南地区。

同绿孔雀不同,蓝孔雀是外来物种,清朝时期被作为礼物送到中国。蓝孔雀的性情比绿孔雀温顺,因此早在1000多年前就被人类驯化,属于低危物种。人工繁殖的蓝孔雀可能会逃逸到野外,和绿孔雀杂交产出后代,造成基因污染,使本就稀有的绿孔雀种群更加岌岌可危。

记者:绿孔雀濒危的原因是什么?

杨晓君:绿孔雀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006年从易危“升级”为濒危——这同大熊猫的“降级”之路恰恰相反。过去,人们认为绿孔雀数量减少的原因是气候变化、狩猎等,然而通过解码绿孔雀基因组、搭建模型,并与人口、耕地数据对照发现,对绿孔雀种群数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来自史前以来的人类活动干扰。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还发现,绿孔雀的近交系数非常高,这给未来种群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一旦人们对绿孔雀种群的重视程度下降,它们就很有可能灭绝。

记者:为什么要人工繁育绿孔雀?目前进展如何?

杨晓君:首先,万一绿孔雀野外种群灭绝,我们有所储备,可以保留它们的种源。其次,当繁育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对绿孔雀进行野化训练,最终将其放归到原本的分布区内,实现种群数量增长。最后,当繁育数量足够多时,可以在动物园或养殖机构展出,便于公众了解绿孔雀。绿孔雀在我国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其实也保护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人工繁育绿孔雀最关键的一步是确定亲本为纯种。我们在野外找到了一只死亡绿孔雀的翅膀,并对绿孔雀基因组做了全面解析,才有了后面人工繁育的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开展了两年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笼养的20余只绿孔雀产下100多个蛋,一些小绿孔雀破壳而出,为种群恢复带来了希望。

(本报昆明10月15日电 光明网记者 蔡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