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8 14:39:59
选择字号:
我国结直肠癌早筛迎来“实操阶段”

 

1月15日,《中华肿瘤杂志》发布了《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从流行病学、结局和定义、人群风险分类、筛查起止年龄、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早期治疗共6个方面为我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的规范开展提供“标尺”。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7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87%;由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病例18.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01%。如何有效地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指南指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时间窗口。结直肠癌的预后与诊断分期紧密相关。Ⅰ期结直肠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9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结直肠癌高发现场(如浙江省嘉善县和海宁市)的防治工作。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结直肠癌负担不断增加,国家和地方开始逐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更多的地区逐步开展了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广泛开展,规范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和实施方案对保证结直肠癌防控效果至关重要。我国若干学术团体已经发布了一系列专家共识意见,但目前我国仍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鉴于此,国家癌症中心成立了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联合肿瘤学、消化内科学、内镜学、外科学、病理学、临床检验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和卫生管理学等多学科专家,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制定了本指南。

指南推荐一般人群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而如果1个及以上一级亲属罹患结直肠癌,指南推荐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中最年轻患者提前10岁。

指南还明确指出,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并推荐每5~10年进行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此外,还特别提出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在特定条件下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其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筛检能力,并推荐每3年进行1次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

据了解,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主要针对中国人群基因位点设计,通过3种检测技术,针对4个靶点,31个位点进行全面筛查。通过综合分析粪便中肠道脱落细胞的KRAS基因突变,BMP3、NDRG4基因甲基化变异以及便隐血指标,能全面捕获异常细胞中与肠道病变相关的信号,可检出进展期腺瘤和肠癌病灶。该技术产品经“Clear-C”试验验证,对肠癌的灵敏度达到95.5%,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达到63.5%,对肠癌的阴性预测值(NPV)更是高达99.6%,目前已经获批上市。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760/cma.j.cn112152-20210105-0001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