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与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等单位合作,在非洲粘虫体内发现了3个partiti-like新病毒,并首次解析了partitivirus病毒与入侵草地贪夜蛾的互作关系。该研究为探索通过病毒寄主转移实现害虫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的主要完成者、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徐蓬军博士介绍,自然界中病毒的寄主转移现象很少发生,一旦发生,通常因新寄主缺少相关防御系统而造成严重后果,例如禽流感、SARS、登革热等病毒寄主转移后,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草地贪夜蛾在内的灰翅夜蛾属成员多数是重要农业害虫,以其作为模型研究病毒寄主转移,从而探究害虫防治的新策略,对保护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利用测序技术(NGS),发现partitivirus病毒与其原始寄主非洲粘虫存在有条件互利共生关系,但对转移寄主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发展有明显抑制作用。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害虫防治新策略:利用NGS发现新病毒,通过人为帮助病毒完成寄主转移达到害虫防治的目的。
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徐蓬军为第一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教授Kenneth Wilson为通讯作者。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pat.100846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