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祝华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14 14:17:17
选择字号:
梦耀九天创奇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功中国航天五十年全景扫描之一

 

航天儿女多奇志,漫步环宇问苍穹。

征高轨、闯世界、探深空、举北斗、顶风云……组建50年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第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航天“首次”。5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西昌航天善于创造奇迹,更敢于创造奇迹。

征高轨,开启中国卫星通信时代

翻开中心资料,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数字——36000公里。

登上这一轨道高度的卫星,叫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一轨道比当时我国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高度高出约90倍。

1984年,西昌航天人在承担首次卫星发射任务时,就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锁定在了这一高度上。

但是,地球同步卫星轨道高,发射技术难度更是难以想象。

1984年4月8日,晴空万里。

19时20分,长征三号火箭搭载着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一飞冲天,在地球之外36000公里开辟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空间。

而下一个奇迹,西昌航天人没有让祖国等得太久。

一部分人可能记忆犹新: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亿万民众观看中国女排奋力拼搏,勇挫群雄。可也有那么一两次,比赛进行到决胜的关键时刻,电视信号却突然中断。因为转播电视信号的卫星是租用外国的,租用的时间到了。

要是有自己的实用通信卫星,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1986年2月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矗立起一枚新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载着中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飞向太空。

那一天,中国成功开启卫星通信时代,使电视、电话等现代文明设施,走进了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千家万户,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发射高轨卫星的实力。

出国门,编织中国“太空丝路”

2020年7月9日,在一阵撼天动地的巨响过后,亚太6D卫星在中心成功发射。据悉,该卫星将以中国为核心,为亚太区域提供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太空丝路”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时光回溯,1984年11月,全国各大报纸都在最显著的位置,刊登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行对外开放,承揽国外商业卫星发射业务的消息。

1990年4月7日,我国首颗国际商业卫星“亚洲一号”在中心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第3个打开国际航天商业发射市场的国家。

至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我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航天发射场,成为中国航天对外开放的标志“窗口”。

2007年5月1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这是我国首次以火箭、卫星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卫星服务,掀开了中非人民传统友谊新的一页。

从“长征火箭+美国卫星”,到“长征火箭+欧洲卫星”,再到“长征火箭+中国卫星”的不断跃升,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30年前首次执行对外商业发射任务以来,一代代西昌航天人用智慧、鲜血和生命铸就辉煌,探索形成商业发射、搭载服务、整星出口、“天地一体化”等多种国际航天商业服务模式。迄今为止,中心共为澳大利亚、白俄罗斯、玻利维亚、阿尔及利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发射30多颗卫星,圆了他们的“航天梦”。从太空遥看,一颗颗卫星架设出一条“太空丝路”,与蜿蜒的“一带一路”遥相辉映,共同把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紧密相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探深空,“嫦娥”“天问”连战连捷

自强不息的西昌航天人,不断把中国航天的崭新高度镌刻在太空上。

嫦娥奔月的浪漫,天狗食月的神奇,蟾宫折桂的期盼……一代代华夏儿女将九天揽月的梦想融入历史长河,生生不息、奔涌不止。

据悉,中国探月计划的起点,正是始于素有“月城”之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工程的首颗卫星——嫦娥一号启程奔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从此,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陆续从中心西昌发射场启程,实现奔月、绕月、落月,将望月千年的中华民族与月亮的距离越拉越近,多次创造中国奇迹。

13年前,西昌航天人在西昌首次圆满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13年后,他们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执行探月发射任务再次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搭载嫦娥五号在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 将实现我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任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举世瞩目。

至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式晋升成为中国探月新母港。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千年叩问今作答。

早在嫦娥五号奔月之前,这里还获得了一个耀眼的称号——中国行星探测母港。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托举着“天问一号”探测器从文昌出征,奔向火星,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我国要在这次任务中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这将是人类火星探测史上的首次,也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星辰大海,揽星九天。脚下的土地已成为追寻“嫦娥”“天问”的新起点,头顶的太空也将会有更多的“中国星”遨游苍穹!

举北斗,全球组网百分百成功

北斗导航系统,从一开始就不是普通意义的卫星发射,它关系着太空国土,也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命运。

“点火!”“起飞!”顷刻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

2000年10月31日到2003年5月25日,中心接连夺取“北斗一号”3颗卫星发射胜利。由此我国组成了完整的“北斗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后,世界上第3个建成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自2010年开始,“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发射组网阶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以平均每年发射5颗导航卫星为目标,进入密集发射期。同时,发射中心还需要同时承担其他气象卫星、通信卫星、探月卫星的任务,既要完成任务,还要不出差错,挑战不可谓不小。

为了适应北斗导航卫发射高密度要求,西昌发射场的每个系统和岗位,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随着第五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完成部署。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一次创造中国奇迹!

“中心是北斗母港,自2000年开始,44次北斗发射百分之百成功,共计有59颗北斗卫星从这里飞向太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介绍,“特别是在近两年多的时间内,中心连续成功实施20次北斗卫星发射任务,将3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新纪录,在世界航天发展史上再次创造了中国速度。”

顶风云,助推中国气象卫星事业领跑跃升

2020年,是风云气象卫星事业50周年。

2020年,也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50周年。

50年来,我国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其中9颗都从西昌奔向太空,目前,7颗在轨卫星铸就全球观测能力,为建设气象强国做出重要贡献。

不曾想到,中心1984年第一次执行发射任务时,请了当地老农和彝族同胞上山帮忙观测天气;1997年第一次发射风云卫星时,也竟会因为天气原因而被迫推迟。

而21年后,中心执行风云二号系列收官星H星发射任务时,中心气象系统不仅接受的气象信息增加了上百倍,还将数据处理时间缩短了30%,大大提高了对暴雨范围、强度等的预报精度。

原来,中心既是风云系列卫星的发射者,也是风云卫星事业的受益者,让科技工作者对发射任务的气象预报更加精准。

数十年来,中心气象系统从“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云接日头无好天”等当地最基本的气象谚语学起,到如今立体式气象观探测网络建立,信息化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多地联合气象保障中心建设,让中心的气象保障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业务运行成功稳定性超过96%。

“中心依靠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顺利完成了上百次发射任务,与气象部门深入合作、同频共振,见证也助推了中国气象卫星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学宇说。

时间为经,空间为纬。

坐标系上,一条代表国家伟大发展的跃升曲线,随着一项项重大工程按节点推进而稳步上升。

举世瞩目的沧桑巨变,在几代人青春与汗水的浇灌下,革命先辈曾无限憧憬的“可爱的中国”在世界东方巍然屹立,筑牢中国自信的坚实基石。

坐标系上,另一条代表中国航天快速发展的曲线,随着一颗颗航天器、一枚枚新火箭的成功发射而不断向上延伸。

两条曲线的交会处,清晰可见“嫦娥”“北斗”“风云”“天问”……见证着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也见证着西昌航天的能力跃升。

50年,斗转星移;50年,沧桑巨变。

我们相信,未来,西昌航天人追梦奋斗的步伐将更加铿锵,用一次次成功腾飞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