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雨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6/20 10:09:54
选择字号:
殷瑞钰:相伴25年的感念与收获

 殷瑞钰

■本报见习记者 辛雨

身为原冶金工业部总工程师、副部长和钢铁研究总院院长,殷瑞钰长期从事并主持冶金科技进步和发展战略研究工作,职业生涯兼涉学术界和产业界。

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25年来,他和广大院士共同努力,推动工程技术、工程科学、工程管理、工程哲学不断融合发展。

从严要求 树立院士形象

“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工程院筹建阶段中的一些工作。”说起中国工程院成立的这25年,殷瑞钰感慨,“它的成立本身就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93年深秋,时任冶金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的殷瑞钰负责接待了来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师昌绪。身为中国工程院筹备小组副组长的师昌绪就如何建立工程院、工程院院士应该满足怎样的条件等问题,向殷瑞钰作了介绍,并希望得到有关产业部委的支持。

师昌绪认为,科学发现与工程技术各有分工,现代化建设要靠科学,但也必须有工程的力量。为促进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中国有必要成立工程院。

接着,他又详细问了殷瑞钰的个人经历和具体工作,还同殷瑞钰一起讨论了钢铁工业的现状和科技进步的思路。听完后,师昌绪说:“你不就是搞工程的嘛,很好嘛!”

工作访问从下午3点一直持续到傍晚6点半,殷瑞钰回想当天的交流内容。“这是我与师先生第一次直接交谈,让我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

1994年初,殷瑞钰作为筹备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参加了中国工程院的筹建工作。当时,筹备领导小组成员共45人,主要任务是讨论并起草中国工程院章程、确定性质和体制、遴选首批院士以及如何划分学部等。

“在遴选过程中,小组成员特别是6位发起人,乃至国家领导层,都有一个共同的意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其是首批院士,一定要从严要求,给国内外树立一个良好形象。”殷瑞钰说。

“兄弟”同心 促进产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划分学部的原则是突出工程特征和产业(专业)系统,并不是按照学科划分。在师昌绪、侯祥麟的带领支持下,殷瑞钰和闵恩泽、王淀佐共同组建了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当时学部只有16名首批院士。

第一次学部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学部常委会,殷瑞钰担任学部主任。他百感交集,既兴奋又不安:“因为首批院士中有学界泰斗,也有成就突出、贡献巨大的专家,还有不太熟悉、初次谋面的年轻才俊。”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学部内不同专业院士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思想共识也基本达成。“大家都是元素周期表的‘成员’,彼此之间是‘堂兄弟’‘表兄弟’,钢铁、有色金属都是金字旁的‘堂兄弟’,化工、建筑材料大多是石字旁、气字头的‘表兄弟’。”殷瑞钰笑着说,“大家都是‘兄弟’。”

1994年秋,学部会议后的一个晚上,师昌绪找到殷瑞钰。询问了他在钢铁冶金科技工作方面的想法后,师昌绪说:“瑞钰啊,你的一套想法现在大家都觉得是管用的。你应该把以连铸为中心、在全国建立全连铸钢厂的模式推行下去。不仅要推下去,还要把理论写出来。单篇论文要写,学术专著也要写,一年写不出来两年,两年写不完三年……反正应该下功夫写,这有用啊!”

在师昌绪的提示和鼓励下,殷瑞钰用了10年时间,完成专著《冶金流程工程学》。完稿时,师昌绪高兴地说:“快拿来,我给你写序。”他亲自动手,写了一篇长序。

殷瑞钰回想:“在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工作学习的岁月中,我逐步从工程技术专家成为研究工程科学的学者,经历了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

走在前列 开创工程哲学

2000年,中国工程院成立工程管理学部。经酝酿、自愿报名等共有32名跨学部院士进入工程管理学部,殷瑞钰被推选为学部主任。

院士们对工程是什么、工程与科学的关系、工程与技术的联系和区别、工程是否需要管理、工程管理与管理工程是不是一回事等问题十分关注。

为此,工程管理学部决定集中开展对工程哲学和工程管理论的开拓性研究,殷瑞钰牵头研究工程哲学。

2002年,殷瑞钰发表了《关于技术创新的若干认识》一文,讨论了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本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这对认清其哲学范畴、经济意义、社会价值也许是有帮助的”。几乎同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伯聪出版了《工程哲学引论》,提出了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

“我们的观点十分相近,而且我们分别向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朱训作了汇报,得到了支持和帮助。”殷瑞钰说。

2004年6月,中国工程院召开关于开展工程哲学研究的高层研讨会。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的院士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的哲学家,组成了工程师—哲学家联盟,共同开展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工程哲学研究。

此后,中国工程院持续15年连续立项研究工程哲学,分别进行了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工程演化论、工程本体论、工程方法论、工程知识论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的工程哲学理论体系。

“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都是西方学者开创的,但在研究工程哲学的进程中,中国工程师和哲学家走在了世界同行的最前列。”殷瑞钰脸上满是自豪,“身为中国工程院的一员,25年来,我有学习、有积累、有提高。今后,我还要持续为国家添砖加瓦,为国奋斗、为国奉献。”

《中国科学报》 (2019-06-20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