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0/25 8:48:06
选择字号:
蔓菁原位杂交体系构建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杨永平带领的植物基因组演化与基因功能发掘团队确定了蔓菁原位杂交最佳固定方式、最佳的蛋白酶K消化时长、最佳的探针长度和浓度。同时他们解决了杂交中染色背景过深的问题,优化了RNA探针体外转录体系,成功建立并优化了蔓菁mRNA原位杂交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方法》上。

原位杂交技术是一项在细胞水平上检测DNA在染色体上的位点或mRNA在组织上表达位置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可在保持组织形态完整的情况下在细胞水平上定位特定基因表达位点,因此在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部位等方面有优势,并在拟南芥、玉米等物种中的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蔓菁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栽培植物,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而且是研究植物对高原环境适应机制的理想材料。在蔓菁的转化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蔓菁原位杂交体系的建立对阐明蔓菁基因功能和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plantmethod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07-019-0499-4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