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林 李彦松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8/5/9 10:14:13
选择字号:
国内顶级专家把脉国产芯片称,人才培养状况堪忧
“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太想明天就成功”

 

中国的芯片产业该如何发展?如何在科学、技术、工艺、应用和教育等方面推出可行的公共政策,以形成健康的芯片产业及生态?5月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召开专家研讨会,邀请国内芯片半导体行业顶级专家就此展开讨论。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CPU中心主任汪东升表示,最近网上的一些爆款文章夸大了国产芯片的能力,对今后芯片产业的发展不一定是好事。他认为,“中兴事件”说明我国芯片产业在源头基础上创新不足。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明指出,芯片领域的话语权需要深厚的上下游产业基础来支撑,否则就不可能有市场竞争力。而我国目前仍然需要进口高精度的螺帽、弹簧等工业零部件,这说明在很多工业领域,我们的产业水平还不够精细。

“现在对待芯片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太想明天就成功,但这个世界上没有事情是明天就能成功的。”刘明说。

这也是本次研讨会上许多专家的共同意见。由于产业链条非常长,且我国起步较晚,在芯片产业的不少核心环节,我国企业并未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现在把中国说得太厉害了,只看市场份额,我们往往会看淡(被)技术垄断的程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国内芯片产业在核心环节上还是依赖国外企业,例如EDA工具软件(芯片设计辅助软件、可编程芯片辅助设计软件、系统设计辅助软件等三类——记者注)一般都是使用国外企业的,流片(像流水线一样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制造芯片——记者注)也很少在国内做。但中国科技企业一些原创的技术发明可以突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因此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技术方面的短板是逃不过去的,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抱怨没有用。”倪光南说

在汪东升看来,除了产业和技术上的不足,另一个更加隐蔽,但影响更加深远的问题同样值得担忧——人才培养。

汪东升回忆,十多年前芯片半导体产业正处热潮时,有很多高校都培养了不少年轻的专业人才,以当年清华大学的研究小组为例,就有十几个博士,现在这些人大部分都在国内外知名高校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而今天,并没有多少学生愿意报考这个专业方向,大多数本科生、研究生热衷于学习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

中国计算机学会公共政策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对此也注意到,系统学习和研究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等底层基础课程的学生正越来越少。

研讨会上,倪光南建议,我国从事网络信息服务的机构或企业最好都检查一下自身产品的供应链,看看有多少是国产自主可控的,有多少是严重依赖国外的。

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表示,我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背后的产业安全问题。比如芯片的核心零部件中有多少是单一来源的,“非此不可”;有多少是多方来源的,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但他提醒,我们不能因此强调本土的就一定好,甚至恨不得什么都自己做。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开展国际合作与保护产业安全之间的“矛盾”。

刘明表示,包括芯片、集成电路等产业在内,大多数产业发展都需要在全球开放的语境下进行,尤其是在集成电路这个产业链非常长的领域,涉及到许多学科,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做。身处竞争与合作的国际环境中,她认为我们应该在某些优势环节掌握话语权,“这样别人制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有反制裁手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计算所研究员陈左宁认为,芯片产业及其生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应该从顶层设计上作出合理、统一的布局,政府在其中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投入都应该有统一安排。陈左宁认为,芯片产业的发展要发挥企业的作用,但企业往往因短期利益很难长期坚持下去,这就需要国家更为长远的规划、更加持续不断的战略统筹。

针对目前我国芯片产业力量分散、基础薄弱、掌握话语权较少等问题,身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的陈左宁呼吁出台比较统一的顶层规划,将国内国外、开源闭源、产业上下游等问题纳入统一考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