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3/29 9:39:51
选择字号:
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

学习札记

跨入新时代、推进新常态,经济转型和发展都要依靠创新力量。过去我们习以为常并赖以支撑的那种靠大投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老路”,显然已走不远了。着力催化科技与产业上中下游贯通的“聚变反应”,无疑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发动机”。

愿景固然可期,但前路总有坎坷。直至今天,我国的科技成果研发体系仍不够健全或健康,转化体系也还不够顺畅。一方面,在研发链条上,对推动科学或工程链接式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的良性互动体系仍未实质性建立,甚至对引导或激励这种良性体系建立和持续发展的导向系统也还存在严重偏差;另一方面,在转化链条上,体制机制需要优化,部门隔墙需要弱化,互动氛围需要强化,资源与技术对接、基础与产业互动的良性局面尚未形成。与科技转化息息相关的科技服务业、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也欠发达,使得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难以形成互通有无、合作共享的良性通路。同时,技术服务市场也不够完善,成果交易管理缺乏法制化和规范化。这些现状都制约了创新活力的释放和创新成果的转化。

技术要成熟并顺利转化成产业,需要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环境,以最大限度驱动创新的潜力和效率,同时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以政府为主导打造公共平台,打破部门利益、单位隶属关系等围墙,真正实现对外开放,并容许作为依托单位承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需要把人才的集聚和培养、科技创新的协同攻关、平台的共享向更广阔的范围辐射,通过一系列制度环境的创新,撬动集成式研发、链接式攻关,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邓子新

邓子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微生物代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融会贯通

打破科技创新桎梏,解除束缚创新的种种障碍,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进程的必由之路。要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就要看到是什么堵住了泉眼,是什么阻断了清流。首先看政策和制度环境是否能鼓励争先、宽容失败,让做事的人心无旁骛,劳有所得,让创新的人后顾无忧,敢于拼搏。其次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否做到“输血”和“造血”并重,是否能够不断提升“造血”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人才,打造更多高水平自主创新成果。

更进一步讲,要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必须让一切制度回归科研的自身规律,回到科学研究的内在需要中。要尊重科研工作的“三性”规律,即灵感的瞬间性、方式的随意性和路径的不确定性。只有在规则制定中真正考虑到这“三性”,才能让创新的思想自在涌流,让科研的火花不断迸射。

总而言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关键还是在于重点突破制度障碍,保护知识产权,活跃技术交易,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优化激励机制,共享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程度与效率,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潜能。(本报记者李晨阳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8-03-29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新生开学,导师:8点要做,3点不要做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