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3/27 9:29:23
选择字号:
陈凯先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当务之急是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日

学习札记

科技创新最忌封闭,特别是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国内外大环境脱节,一定要避免建立一套跟国际上封闭的、自己孤立的评价体系。我们的创新应当在充分的国际交流环境下推进,对国外一切好的东西不拒绝利用,同时保持我们自己的清醒和文化自信。

当前,中国正在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前进,更需要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要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建设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科学机构、大科学中心,成为一些国际性科学组织的所在地;培养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群体;扶持一批处于国际先进地位的研究领域和引领创新科技产业发展的企业;产生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研究成果,孕育出一些变革性的新理念。

与此同时,应打造促进人才交流的创新文化和环境,把握科技进步的大方向和产业革命的大趋势;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入融合;加大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力度,着重推动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和突破。

以中国的药物研发为例,我们不少科研人员开展了很有创见的研究工作,但到了研发转化阶段就往往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新药审评做法过于“一刀切”,针对临床重大需求、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不足。

近两年来,国家新药审评办法改革力度很大,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的肯定和欢迎。由此可见,创新绝不是实验室之内的事情,必须与上下游链条和整个大环境配合起来。 ——陈凯先

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的研究。

融会贯通

所谓“孤岛现象”,是指科技创新体系中某一环节、要素和区域过于闭塞,缺少与外界的人员、资源、信息交流。这种“孤岛”式的闭路循环,会造成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效率低下甚至失败。

在政策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当下,有不少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都开始探索一条更顺畅、更高效的创新成果产业化道路。传统的先研发、再转化模式已然跟不上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重要意义。应用研究从一开始,就应当立足国计民生、社会需求,从顶层设计出发,围绕产业链上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挑战,一步一步攻坚克难,达成目标。

对于公认的科学难关、技术瓶颈,单打独斗肯定是行不通的。这就更需要有力的顶层设计,将创新资源汇聚一堂,打通学科壁垒,盘活人才队伍,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创造世界领先的科技产品,甚至开创前所未有的科技产业。

2016年5月,在国家科改领导小组领导下,科技部会同18个部门制定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目的就在于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加快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上述举措,无疑有助于引导中国科研走上一条连岛成线、聚线成片,打破孤立封闭,面向开放融合的创新道路。(本报记者李晨阳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8-03-27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新生开学,导师:8点要做,3点不要做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