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9/11 12:50:31
选择字号:
多点开花以土生金:中科院南京分院精准扶贫侧记

 

■本报记者 沈春蕾

①南京分院分党组书记朱怀诚(中)在富硒稻百亩种植基地了解今年长势、听取驻村扶贫干部谢炜(左)汇报。

②谢炜在称重富硒稻。

③收割富硒稻。

第一天进村,就被十几个村民团团围住:“既然你是省里派来的,那我家的困难你给解决解决吧……”

时隔一年多,这一幕对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以下简称南京分院)扶贫干部谢炜来说依旧清晰如故。2016年2月25日,谢炜代表南京分院参加江苏省委驻淮安市淮安区帮扶工作队,挂钩帮扶复兴镇陈杨村,任陈杨村第一书记。

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面对围堵的村民我当时也愣住了,幸好没有自乱阵脚,让大家先回去把困难一条条列出来,第二天来村部找我。”谢炜的驻村帮扶工作就这样正式开始了。

日前,南京分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朱怀诚一行再次赴陈杨村调研帮扶工作情况并看望谢炜,对谢炜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扶贫攻坚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在一线要结合实际,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精准施策‘多点开花,以土生金’的促增收帮扶方案。”

任重道远

从1992年南京分院派扶贫工作组到江苏省淮阴市涟水县余圩乡至今,南京分院扶贫工作已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从当初的人员、资金扶贫到今天的科技项目扶贫,扶贫工作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南京分院分党组在驻村扶贫干部选派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因此,南京分院分党组选派工作经验丰富、开拓与合作能力强的副处级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

谢炜介绍,驻村帮扶的第一项工作是从建档立卡户的精准识别开始的,走村串户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等,“对陈杨村来说我是一个外人,刚进村的那会儿村民对我都抱着防备的心理。”谢炜介绍说,记得有一个老太太连续三次见面都没打过招呼,因为是生面孔。村书记和主任介绍说,一上午接了村民十几个电话,询问是否有此人此事。

单干这项工作,谢炜前后就花了近两个多月,“第一步是搜集贫困户的资料,实地走访了解情况,参与精准识别工作。第二步是想办法召集大家来出点子,看看村里做点什么可以脱贫。”

第二步工作开始后,多次开会听取村民意见,经过深入调研,谢炜发现陈杨村最多的资源就是土地。收集的资料显示,陈杨村村庄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50亩,大部分村庄土地是耕地,建档立卡户201户,644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51户,503人。

2016年,陈杨村村集体收入4万元,负债36万元,江苏省的脱贫标准是村集体年收入达1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000元。面对这样的村情村貌,谢炜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又沉了许多,前方的路任重道远。

双管齐下

分析陈杨村基本情况后,谢炜意识到该村致贫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村民思路不开阔,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村集体经济收入低、外债多,无力扩展新增收渠道;三是村干部队伍文化偏低、年龄偏大,主动创新意识以及带领村民通过多种经营增收、种植经济作物等的理念与积极性欠缺;四是交通等不便,路、桥、涵、泵站等基础设施以及配套不完善,缺乏资金投入;五是自然条件先天不足,许多经济作物不适于生长,缺乏技术指导与引领;六是因病、因灾、因残、因学等致贫。

尽管帮扶工作任务艰巨,谢炜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结合自己的调研和论证,在汇报南京分院后,确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及惠农项目、引进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等扶贫工程,制定“多点开花,以土生金”的促增收路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双管齐下奠定了基础。

南京分院结合本系统研究所具有的农业与资源环境学科综合优势以及开展院地合作工作时间长、覆盖广、成效显著的有利条件,发挥科技的优势,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做到精准扶贫。

根据陈杨村的农业耕作和土壤情况,2016年,由南京分院作为帮扶后方单位牵头,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在陈杨村实验种植富硒水稻,先行试点10亩地。

谢炜告诉记者:“富硒水稻试种点选址陈杨村党总支书记杨云家,当年试种,当年丰收,获得很好的示范效应。”2017年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至100亩,并争取淮安地方政府农业项目的10万元经费支持。

站在田头,谢炜看着自己带领村民种下的富硒水稻,感慨万千:“前一阵经常下雨,近一半田里出现部分富硒水稻打蔫倒下,最后请来农业专家终于让这些稻子重新直立起来。”那几天谢炜急得好几夜没睡好。

如今,这100亩富硒水稻长势喜人,比对照田的普通稻要茁壮得多。朱怀诚指出:“这个项目既符合提高效益的要求,又符合环保政策要求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导向,通过科学实验以及种植示范,改变当地传统种植观念,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作用。”

静候佳音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谢炜今年种下的100亩富硒水稻也在田里静静等待着丰收。

江苏省委驻淮安市淮安区帮扶工作队队长、淮安区委副书记叶忠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们这支由21人组成的扶贫工作队有一半是军人出身,发扬‘铁军’精神,助力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的任务和目标。谢炜也是军人出身,去年家中岳母病重,他仍然坚持在一线工作,富硒水稻播种那几天都是4点起床看着种子下地,韧劲可嘉。”

不怕苦、不怕累、攻坚克难,勇于创新,这是江苏省委驻淮安市淮安区帮扶工作队队员对谢炜的评价,也是对南京分院在淮安区帮扶工作的认可。

在科技扶贫工作中,南京分院还注重政府、社会、市场等因素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组织多方资源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依托中科院科发局的支持开展科技扶贫项目,争取江苏省扶贫资金156万元,与复兴镇复兴居委会、大李村联合,利用复兴镇工业集中区厂房7000平方米屋顶,三村共建光伏发电项目,今年并网发电后,可为陈杨村村集体带来年收益15万元以上。

此外,南京分院还依托院属单位开展扶贫工作,联系中科院水生所淮安中心的科技力量,开展沙塘鳢(俗称虎头鲨)养殖项目。根据陈杨村实际地理情况,经水生所的专家多次实地调研,于今年在陈杨村试验养殖3.5亩,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收入,为扶贫村探索水产养殖脱贫的路子。

“到年底,两年的帮扶工作将告一段落,陈杨村也将实现脱贫。”朱怀诚说,“南京分院通过注入资金和技术,陆续实施帮扶项目,有的项目已发挥出经济和社会效益,希望在扶贫干部离开后,陈杨村可以依靠科技力量继续致富。”

《中国科学报》 (2017-09-11 第5版 创新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