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蕾
科技扶贫是针对贫困地区生产技术落后和技术人员缺乏的状况提出的,是由单纯救济式扶贫向依靠科学技术开发式扶贫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场扶贫持久战。
1986年以来,相关部门配合贫困地区各级政府,依靠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相继在大别山、井冈山、陕北地区的55个贫困县以及一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当前,随着扶贫工作重心的转移,扶贫以整村推进为主要发展模式。该模式配套实施一些符合当地资源优势的科技扶贫项目,特别是实用技术的普及培训,使贫困地区村民转变观念,用先进的科技知识改变落后面貌,达到脱贫致富目的。
新形势下的扶贫工作仅靠资金注入来改变落后的基础面貌,已很难达到使贫困人口彻底摆脱困境的目的,因此,必须加大科技扶贫资金占全部扶贫资金的比例,并且合理规划科技扶贫工作的开展。
首先,科技扶贫要强调自我发展。以市场和科技为导向,引导贫困地区合理开发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提高贫困地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实现贫困地区后续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其次,科技扶贫要引进适用的成熟技术。农业技术具有地域性和适应性,科技扶贫在向贫困地区输入技术时,必须是成熟技术,而且要适应贫困地区当地村情村貌。
再次,科技扶贫将治穷与治愚相结合。科技扶贫既扶贫又扶志,将农业与科教相结合,一方面用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来解决农村发展难题,另一方面通过科普宣传让更多贫困村民提升素养。
最后,科技扶贫强调精准和择优。精准是因地制宜找准扶贫项目,择优是合理配置扶贫项目,尽量形成产业链条,使科技扶贫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7-09-11 第7版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