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7/21 8:32:22
选择字号:
科幻文学:宇航本身才是目的

 

■星河

【在博士看来,地球上的日常生活已极大阻碍了人们在科学方面的探索,故而近年来科技发展早已停滞不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绞尽脑汁策划了这一著名骗局。】

美国科幻影片《太空旅客》的科幻构思,沿用了一个科幻界常用的固定模式,即通过宇航中的长期休眠让乘客“无损”地抵达遥远的目的地。不过由此引发的故事倒是还算新颖,虽说多少有点“密室爱情”的味道,但仍可谓不落窠臼。

同样的,在科幻文学史中,类似的不走常规路的科幻作品还有不少。同样是长途太空航行,美国科幻作家弗雷德里克·波尔的一个短篇作品就为我们展示出一个相当独特的构思,小说的中文译名是《飞向半人马座》。

故事进入得十分快捷,但还是能看出一些异样端倪。美国派出8名青年搭乘“宪法号”飞船深入星空,前往一颗适于人类居住的星球探险。在这里作者对作品的叙述方式做了双线处理,交织于飞船上发来的信件以及美国相关机构的应对措施和国内动荡的社会状况。

一开始,信件里传来的信息十分喜人,几名青年在途中学习了大量科学和文学知识,同时开始在科学领域中钻研求索,尤其在数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在美国这边,却有人怀疑这颗星球是否真的存在,尤其是来自敌对国家的质疑更让人心存疑虑。

——是的,其实这颗星球根本就不存在!

原来,这是某位科学家博士的重大计谋!在博士看来,地球上的日常生活已极大阻碍了人们在科学方面的探索,故而近年来科技发展早已停滞不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绞尽脑汁策划了这一著名骗局。

为了说服众人,博士借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来解释他的骗局初衷——

一个空房间有两个门,让孩子们不能踏足地板(甚至身体任何部分都不能接触地板),从一个门“走”到另一个门;给他们的材料是两块木板和一些绳子。孩子们很快想出了办法:把木板绑在双脚上,然后踏着木板前行。

接下来实验条件发生了变化:木板变成了一块。但孩子们还是很快想出了办法:把绳子绑在木板的一头,然后站到木板上,跳起来同时拉动木板……就这样一跳一拉地前行。

问题是:孩子们第二次通过房间的平均时间,不到第一次平均时间的一半!

博士讲述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想要说明:地球上的多余“木板”太多了,甚至多到对人类的科技发展构成了障碍;而把年轻人“发配”到太空中去,让他们远离多余的“木板”,反倒会促使他们潜心科研,发掘新知识。所以,那颗星球虽不存在,但从飞船上发回的信息却十分宝贵;虽然我们失去了几名年轻人,却获得了无数的新知识!

——也就是说:在这里,宇航不再是前往异星的手段,而是目的本身!在这里,目的地并不重要(甚至根本就不存在),宇航者在航行中如何“打发时光”倒成了真正的目的所在。

结果这一路上,那些年轻人果然如博士所料,轻松地掌握了诸多的科学知识,并发掘出无数新知识;因为在漫长的旅途中,打败无聊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与求知。当然,副作用也不是没有,他们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同时在情感领域也多少突破了限度……但不管怎么说,科研方面的突飞猛进还是最主流的。

不过这时身在地球的博士却并不好过。一方面他要面对敌对国家的质疑,一方面还要向国内人民解释。与此同时,美国遭受到巨大的社会动荡,大有分崩离析之势。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宪法号”飞船到达了目的地——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目的地。但那些年轻人并没有像正常人一样做出惊慌、疑惑或者其他什么反应,也许是独特的旅行经历已经让他们学会了更好的生存方式,也许就是因为他们的心理格外坚强。总之,他们用中文写信向博士说明了一切(在当时的西方人眼里,能够学会中文简直是神奇之举),告知他我们早已知晓你的良苦用心,告知他这颗星球并不存在;但是——既然没有星球,我们就用自己研究出来的方法,生生地造出了这样一颗星球!

——就科幻构思而言,这篇作品实在是剑走偏锋,出类拔萃。

不过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一切麻烦终获解决的时候,博士却不幸身亡。好在他的一番努力并没有白费,年轻人们从遥远的地方发射来特别的粒子,摧毁了地球上的武器系统——他们即将清理曾经的家园。

《中国科学报》 (2017-07-21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