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6/21 9:05:37
选择字号:
后起之秀,看葡萄七十二变

鲜食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炎炎夏日正是吃葡萄的季节。串串鲜嫩水灵的葡萄挂满藤架,这幅场景在全国都能看到。目前,我国葡萄种植已由传统的优势产区发展到全国各省区都有种植,全国葡萄生产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

作为葡萄产业“后起之秀”的中国近年来快速发展,一系列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让我国葡萄产业在育种、栽培、贮藏、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强大的后盾——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体系汇聚了全国的精锐力量,告别过去单打独斗造成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大家齐心协力合下一盘棋,加快促进生产大国向产业强国迈进。”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心主任段长青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体系的带领下,葡萄产业不断蜕变,翻开了新的篇章。

由总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葡萄是一种古老的栽培果树,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葡萄种植面积1200万亩左右,已成为仅次于苹果、柑橘、梨的第四大水果,产量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我国鲜食葡萄栽培区域正逐渐向华中和西南扩展;酿酒葡萄区域性比较明显,约100多万亩,主要集中在河北、甘肃、宁夏、山东、新疆五省区,占全国面积的60%;制干葡萄主要集中在新疆。

作为经济作物,葡萄效益较好,全国各地均快速普及发展起来。然而,近几年葡萄等部分水果时常面临“过山车”式的价格考验,这与出现季节性、区域性、品种性的供给过剩密不可分。

“这都是对市场需求调研不够导致的。在发展时如果顶层设计有缺陷,会造成生产的产品与市场的需求之间产生供需矛盾。产前的需求调研与目标市场细分十分重要,生产经营者重视做到这点,才能把握市场需求趋势,合理安排生产,才不会出现短期行为或者出现伤农问题。”段长青表示。

而且,以质论价市场逐渐形成。部分果农片面追求高产,以产量论成败,挂果量大、品质下降,产量过高的同时往往质量较低,导致了葡萄卖难和价低的问题出现。

对此,段长青建议应该适当控制面积增长,对部分品种要引导生产经营者向控制单产、提高品质和特点的方向转变,把葡萄产业发展的目标从单纯追求总量增加调整到控产、优质、高效,以满足消费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由因循守旧向接受新技术转变

随着葡萄产业快速发展,过去传统松散的一家一户模式逐渐被合作社、小公司、大公司模式替代,葡萄种植逐渐走向集约化。

一家一户种植模式往往不需要考虑劳动力成本问题,不过规模的扩大、产业的壮大都促使经营者不得不将人工成本纳入重点考虑范围。既要减少劳动力,又不能影响生产,机械化应运而生。

“实现机械化,就首先要解决栽培的标准化问题。制约标准化的两个因素是,土地的碎片化、种植者或者经营者的惯性思维。”段长青说。

实际上,我国目前栽培标准化率总体较低。相对北方而言,南方新发展区域的标准化率较高,可以达到60%~80%,而原来的老种植区域遗留问题较多。由于葡萄是多年生作物,不可能砍了“重来”,再加上种植者或者经营者思想的固化,对新技术新方法并不踊跃,所以机械化率相对较低。

专家表示,老园改造存在效益和收入问题,新技术新思想的介入相对比较困难,需要改变固有的看法。为了葡萄产业持续发展,接受新技术新思想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从头到尾、从田间到餐桌,体系做了“一条龙”的工作,根据市场变化、产业特点进行了大量的前沿性技术储备,对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多年科研攻关,体系在鲜食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设施葡萄产期调控关键技术和葡萄园土肥水高效利用技术等的基本研发成果涌现,市场占有率与以前相比大幅提高。

目前,已经在22个省市区的100多个县(市、区、旗)进行中试与推广,基本覆盖我国葡萄及葡萄酒的所有主产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示范推广面积超过42万亩,对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综合效益提升等贡献明显。

针对目前葡萄苗木市场混乱、病虫害加重趋势,体系对国内主要品种进行脱毒,启动无病毒优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建立无病毒原种圃和采穗圃,扶持现代化种苗企业的发展,提高苗木进入市场的准入标准。

“我们把产业发展过程中实际需要的、科学家能干的、科学家想干的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从当前到未来,保证产业长足发展,这种模式也换来国外同行羡慕的眼光。”段长青说。

由产品单一向产品多元化转变

为了充分挖掘产品附加值,葡萄加工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主要通过四条路线:一是以酿酒葡萄为主,二是以葡萄干为主,三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葡萄汁路线,四是皮渣综合利用的路线。

其中,葡萄加工最主要的是葡萄酒。不过,葡萄酒行业发展一直受外来冲击,进口占了大片江山。我国是世界主要葡萄酒进口国,2016年葡萄酒进口量62563.56万升,比2010年增120.81%,主要来自法国、澳大利亚、智利、西班牙、意大利、美国。

如何站稳国内市场,抵御外来产品的来势汹汹?对此,段长青认为我国产品相对比较单一,应该多元化生产,开展本土特色产品开发,逐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应在技术上继续攻坚克难。在葡萄酒方面,体系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葡萄酿酒酵母CEC01和CECA已在全国重要的葡萄酒产区的20余家葡萄酒厂推广应用,并被葡萄酒辅料生产商作为本土酿酒辅料批量生产;研发集成的酿酒葡萄栽培及典型风格葡萄酒酿造关键技术已在全国9个主要酿酒葡萄产区的19个龙头葡萄酒企业推广应用,辐射带动全国酿酒葡萄产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皮渣的价值逐渐被挖掘出来,葡萄籽榨油、葡萄皮和葡萄籽里有效保健成分提取、葡萄枝条有机肥生产等技术也被更多的企业运用。

“下一步,我们要解决国产品种问题,开发出‘内外’兼修的优势品种,既符合国内市场追求香味浓郁的需求,又满足国际市场无核、耐储运的需求。”段长青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AI科学家主导虚拟实验室加速医学研究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自然》(20241205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